新时期幼儿园进行科学文化教学的路径及方法研究
苏布德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苏布德,. 新时期幼儿园进行科学文化教学的路径及方法研究[J].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7107.
摘要: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开始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教育,能够让幼儿形成高尚的人格品质,发展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师可以采用绘本阅读、合作活动等多种形式,创建良好的科学文化体系,以在落实科学文化活动中助力幼儿发展,让幼儿终身受益。
关键词: 幼儿园;科学文化教学;路径及方法
DOI:10.12721/ccn.2021.157107
基金资助: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启蒙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品行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然而,现今独生子女的家庭较多,一个家庭中所有长辈的精力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他们会代替孩子做许多孩子应该做的事情,以致孩子在溺爱的环境下成长。为了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真正地助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应当将科学文化教育放在关键位置,针对儿童的特点,组织精准的科学文化指导活动,从而对幼儿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产生导向作用,促使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发展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幼儿园开展科学文化教育的意义

幼儿在各方面正处于成长的第一高峰期,特别是在精神层面,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标[1]。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文化教育是一件十分有价值且有意义的事情。第一,科学文化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在学前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标准,能够判断基本事件的对与错、好与坏;第二,科学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幼儿从小就开始认识中国,建立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在心中产生强烈的祖国认同感和心理归属感;第三,科学文化教育有助于塑造幼儿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和平的优良品质。

二、新时期幼儿园进行科学文化教学的路径及方法

(一)运用主题绘本丰富主题活动内容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环境是幼儿交流的媒介﹐是引发幼儿与他人讨论和交往的平台,运用社会主题绘本创设主题环境,不仅可以营造主题氛围,还可以调动幼儿各种感官认知,探索主题内容[2]

以大班幼儿教师运用社会主题绘本《小青虫的梦》创设的主题环境为例。《小青虫的梦》讲述了一只热爱音乐的小青虫,虽历经磨难,却没有改变对音乐的热爱及对美的追求,最终破茧成蝶、实现梦想的故事。绘本的画面淡雅、朦胧。教师将绘本中的插图、画面巧妙地展示于班级墙面,并创造性地呈现了绘本中小青虫、蟋遗等故事角色,能够快速地帮助幼儿掌握绘本的主角以及角色之间的互动。同时,在主题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将幼儿采用绘画、文字、符号等形式表征的对绘本角色、内容的思考与感悟形成的作品,布置、装饰于班级的墙面,为幼儿提供与绘本互动、与环境对话的机会。除此之外,当幼儿对小青虫蜕变为蝴蝶的过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在植物角投放与小青虫蜕变过程基本一致的蚕宝宝,供幼儿观察、记录,还在操作区投放小青虫、蚕宝宝相关科普书籍、标本及各种观察器材,一方面丰富了主题活动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促进了幼儿的深度学习与探索。

(二)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文化教育

在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幼儿文化教育培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原则,教师需要寻找一些能够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文化教育活动中的方法。为此,教师可以将红色资源通过故事的方式展示出来,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幼儿利用放学回家的时间找一些革命故事,然后第二天让幼儿将自己找到的故事讲述出来。这样幼儿能够尝试主动关注革命故事,自然也能够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革命精神。在布置此项任务后,教师也需要通过微信群等方式让幼儿家长配合幼儿,为幼儿寻找红色故事。另一方面也可以是教师为幼儿寻找红色故事,然后围绕这一故事组织各项活动,让幼儿对故事产生兴趣的同时也培养幼儿的爱国热情。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作为此次文化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可以采取为幼儿播放动画片的形式为幼儿展现这一英雄故事,也可以通过口述为幼儿讲述这一故事,让幼儿对于王二小的英雄事迹有所了解。然后组织幼儿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幼儿扮演在此次故事中的不同人物。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因此教师需要尽可能简化其中的语言,以便幼儿可以更好地投入故事中,这样坚持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巧用红色资源的活动进行文化教育能够进一步强化幼儿的爱国意识。

(三)将中华优秀文学作品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

我国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这些文学作品所传递的都是正能量的事物,对幼儿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中华优秀文学作品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修养[3]。教师可以选择以《三字经》《弟子规》等文学作品,因为这些文学作品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可以强化幼儿的记忆。如果文学作品的篇幅比较长,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内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小片段,并将其进行改编,改编为音乐作品,配上相关的舞蹈,这样可以让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时幼儿通过不断哼唱该歌曲也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快速记忆,而教师也应该将这些文学作品的内涵转化为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句话,教师就可以以对话提问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如果有人受伤了,我们应该上前去帮助吗?”此时幼儿就会快速回答:“是的,我会上前去帮助他们”,而此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幼儿,善良是每一个人的本性,面对弱势群体时,每一个人都应当伸出援助之手,让幼儿养成乐善好施的习惯。

(四)利用自然条件资源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自然环境中有很多值得孩子们探索的素材,无论是就各种植物的辨识和研究,还是就各类自然现象的观察探索,这些都可以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构成内容。幼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将孩子们都引入到户外做探索发现。这会让幼儿和大自然有更亲密的接触,孩子们不仅会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好,也会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内容。基于这样的学习环境创设的探究活动主题,这可以给幼儿提供最直接的探究素材和资源,让幼儿有更多直观发现和生动体验,充分发挥出科学探究活动课的教育教学价值。

幼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易于展开的户外探索活动。比如,可组织孩子们在大操场上种植松树、柳树等,在走廊上栽培迎春花、紫藤,也可以组织大家在草坪与户外活动场地周围种植灌树当绿篱,这些植物既美化了幼儿园的环 境,又具有遮阴隔离的作用。随后可以让孩子们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且自己做相关记录。这样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和自然环境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并且为幼儿提供了认识自然植物的教材。除此之外,还可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为 中、大班的幼儿开辟小菜洼,并根据季节特点选择果实大、生长期短,适合幼儿种植的蔬菜、瓜果进行种植。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够让幼儿探究植株的生活过程,并且还能够让幼儿观察分析果实的特点,这些都是很好的活动探究方式,能够带给幼儿有益的学习收获。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有效落实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对提高幼儿的道德品质具有推动作用。然而,单纯地依靠上述策略,并不能完全做好对幼儿的科学文化教育指导。所以,在之后的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继续优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策略,积极引入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创新科学文化教育指导方案,构建完善的幼儿科学文化框架,加深幼儿对各种道德品质内涵的印象,真正地完成对高尚情操的内化,让良好的品德和素养伴随幼儿一生。

参考文献:

[1]杨伟鹏,雷雁岚,陈科成,等.运用社会主题绘本开展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的模式构建[J].幼儿教育,2014( 12) : 5-8.

[2]张燕霞.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启蒙教育中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2019(09).

[3]李海燕 .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的幼儿德育教育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3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