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历史大事年表,梳理清晰时空逻辑
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放眼于整个高中时期的历史教材,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认识的从古到今的历史事件不计其数,但是却与时间和空间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梳理这些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可以将其按照不同的时间阶段和地理位置进行科学的划分,由此可以将历史事件归纳为不同的板块,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全面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无论在传授哪一部分的历史知识时,都可以为学生构建起相应的历史大事年表,让他们能够对照大事年表中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帮助学生更加有条理地梳理出一个清晰的时空逻辑,促进学生对于历史发展脉络的记忆和掌握[1]。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就有相应的历史大事年表,在上面呈现出各个时间阶段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清晰地排列,可以按照时间的板块进行划分,具体分为原始社会阶段、奴隶社会阶段、封建社会阶段、近现代以及现代阶段。在具体的每个阶段中,又能够根据时间进行详细的划分,比如封建社会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夏、元、明、清”几个重要时期。在之后的历史学习中,学生都可以充分运用这份完整的大事年表进行探究,把握其中以时间为主的核心线索,并且可以与国外历史事件的大事年表进行横向的对比,从而可以充分把握历史在时间长河中推进的过程,在其中总结历史规律,构建起更加清晰的历史学习框架。
二、直观呈现历史地图,加深学生时空印象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为了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可以重点突出历史事件中的时间和空间元素,在此基础上可以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呈现出一些经典的历史地图,通过这些地图可以更为直观地呈现出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从时间的层面上看,历史事件在固定地理位置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所运用的地图,以及地图中的核心要素也在不断地变化。而从空间层面上看,则特定的历史事件在固定的地域上也体现出发展和变化,比如每个朝代中国家的行政区域图的变化,都可以从时空的层面看到历史发展的直观呈现,由此可以利用历史地图来加深学生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印象。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件中给学生出示秦朝的疆域地形图,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到这个时期秦朝所占据的地理位置,并且能够在历史探究的过程中意识到地理位置对于秦朝加强中央集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秦朝的疆域图与后面的朝代疆域图进行对比,由此可以展现出历史教学的时空观。又例如,教师在讲授“两次鸦片战争”相关内容时,可以将两次鸦片战争的知识串联起来进行专题性教学,在此过程中给学生呈现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形势图进行比较。从中通过观察地图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于中国的影响,西方列强通过武力压迫强制中国签署诸多不平等条约。然而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西方国家再次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中国签订了更多不平等条约,开放新的贸易港口。在两次鸦片战争的形势图中可以看到两次入境口岸城市开放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入境口岸的地理位置从原来就设有开放口岸的广州等沿海地区,到以前没有对外开放的内陆地区等等。这些直接呈现在地图上的变化也可以让学生看到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是从沿海向内地发展的。在此过程中结合时空历史地图可以辅助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历史,对比历史发展的趋势,从而总结其发展规律[2]。
三、精选案例以古推今,强化时空对比观念
在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育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历史学习的重要价值,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感受到历史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在时空背景下为学生精选一些历史事件或政策作为案例,在其中发挥学生以古推今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时空对比观念和能力[3]。例如,在“科举制的创立”相关知识时,教师结合历史教材以及课外教学资源,让学生从中认识到在相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时间背景下,中国从古到今都有考试制度。在其中去探索古代的科举制度的诞生、主要内容以及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等,由此可以发现科举制度在古代的推崇有效地提升了读书人的数量,让广大文人志士都有机会通过科举制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考、公考等制度也是在优选大批高素质人才。教师可以将科举制与当前我国的公考制度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发现其异同点。具体来看,其中的考试内容比较相似,比如公考中的“申论”与科举考试中的“策论”有相似处,都需要考生能够从国家治理和政治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其中的差异在于古代科举主要是选官为主,选吏为辅,而现代的公考则是以选吏为主。在封建社会背景下,参加科举的也有较高的要求,远不如公考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在这种时空背景下对于制度的对比可以让学生对于历史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也让学生可以在历史中获得更多的启示。
四、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打造沉浸感官体验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创新应用信息技术作为课堂的辅助工具,由此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借助新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感官体验,让他们在历史课堂上获得更好地感受。教师利用新媒体可以将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等因素融为一体,以动态化的形式展示出历史的时空演变,从而构建更加生动的历史课堂,打破以往高中历史教学的枯燥性弊端。基于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VR技术穿越千年去探寻其中的历史故事,也可以“接近”历史人物,感受到他们的壮志豪情,穿越到战争年代去感受国家危亡之刻的绝地反击。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真正意识到历史对于时代的影响,由此建立起更加坚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这样一来,古代的各个方面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呈现出来,从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丰富学生历史课堂探索体验,更为直接地把握历史发展和规律的演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实际上是让他们能够以史为鉴、博古通今,借助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历史案例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等形式展现出时间空间元素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价值,也让更多学生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孙金娥.浅析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落实[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 2023(10):64-65.
[2]霍利超.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5):4.
[3]何文泽.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策略[J].学周刊, 2023(3):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