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
陈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辉,.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J]. 历史研究进展,2024.5. DOI:10.12721/ccn.2024.157045.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历史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历史学科反映着一个民族与一个国家过去发生的事件。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能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历史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本,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为优化初中历史课堂的整体质量,历史教师应及时采取大单元教学,注重单元知识内容的有机整合,引领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关键词: 大单元教学;历史学科;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45
基金资助:

初中历史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历史素养、历史观念的重任。大单元指的是重构教学体系,有效迁移单元知识,转变传统碎片化教学,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是落实新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知识整体化传递的有效途径。对此,历史教师要正确认知大单元教学的优势,根据学生的需求、学习水平做好单元教学的指导工作,引领学生从单元整体认知学习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历史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一、整合史料资源,融合单元知识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史学资料的参考价值,并将教材当中独立单元所涉及的知识要素融合在一起,以求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在对史料资源进行整合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所选择的史料资源应当与单元知识相关。如果与单元知识脱节,那么,史学资料的参考价值也将大打折扣。第二,史学资料应当具有权威性,不能选用野史资料作为教学参照。尤其在互联网平台上搜索相关史料资源时,应当甄别资料真伪。在确定史学资料出自历史专著后,方可作为辅助教学资源。第三,大单元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因此,在对单元知识进行融合时,不得遗漏任何关键信息,以确保知识的传授连贯而不间断。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例,该单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从每一个小节标题可以看出,其内容设计完全遵循了层层递进原则,因为有了前两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才有了反抗清朝政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这一空前的农民武装起义。因此,教师可以将三个历史事件融合在一起,并借助一些权威史学资料,使学生加深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诱因”的认知和理解。比如,在鸦片战争开始前,英国就已经与当时的清朝政府建立了通商往来。为了揭开这层神秘面纱,可以将相关史学资料导入教学。“17世纪末,当时的康熙皇帝是准许外国人在广州经商的,并附加了八项严苛的限制条件,而当时的户部官员为了牟取私利,常常接受广东地方官员的贿赂,而为外国人的经商活动大开绿灯,在这一背景下,英国人在我国的贸易范围越来越广,包括茶叶、糖、蚕丝、瓷器、竹器、棉花、羊毛等,当然,鸦片也在准许的贸易流通范畴内。到了嘉庆年间,嘉庆皇帝亲自颁布禁鸦片令,禁止进口、销售鸦片和种植罂粟,这一禁令触动了当时地方官员的利益,于是,这些官员为了自身利益,私下与英国的鸦片商勾结,走私鸦片的序幕由此拉开。据史书记载,在鸦片战争开始前的40年的时间里,中国输入鸦片达到三亿元以上。”学生在学习这段史学资料时可以发现,实际上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与当时清朝政府的吏治腐败存在密切联系,而之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则是英国殖民主义发动战争的一个导火索。因此,这段史学资料不仅还原了鸦片战争前的历史真相,也将两次鸦片战争与后来的反对帝国主义、反抗清朝政府的太平天国运动有机融合在一起。这一点足以说明,整合史料资源在锻炼学生整体分析思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史学资料均来自权威考古发现,给学生还原了一部分历史真相,当这些真相出现在学生面前后,自然会引发学生极大的关注度与探究兴趣。其次,在学习史学资料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提炼出与本节课相关联的信息。当这些信息累积到一定程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单元内容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学习与探究过程也更加轻松。最后,通过史学资料,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接触更多书本以外的历史知识。

二、构建教学情境,完善知识框架

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真实教学情境的方法来带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与画面内容之间形成一种默契的空间互动。目前,最为常用的情境创设方法是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影像资料或者经过历史考证的图片资料。其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清晰直观地展现历史人物、历史场景,使学生快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可以更加深入透彻了解更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现象。第二,由于播放的内容与单元知识存在密切联系,因此,画面内容很容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这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深刻解读将起到重要作用。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为例,该单元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讲授本单元内容之前,可以向学生交代国共合作前后的历史背景,再详细讲述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将这些关键信息串联到一起,帮助学生对本单元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陈述环节结束后,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加透彻了解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可以播放《长征》这部震撼人心的电影作品片段。在影片当中,红军不仅面临雪山、草地、沼泽等恶劣的行军环境,缺衣少粮、缺少必要的武器装备也给红军战士制造了困难。在长征途中,累死、饿死、冻死的战士不计其数。此次长征,红军战士走了两万五千多公里的路程,出发时,红军队伍有八万多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七千多人。因此,毛泽东同志也曾四次落泪。在影片播放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红军战士的勇往直前、不惧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所感染和打动。这时,他们的关注焦点也会快速转移到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上,即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这就将影像资料与本节课所讲授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由此可以看出,创设真实教学情境的方法,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这种冲击力作用下,学生对独立单元内出现的知识点也将产生更加深刻印象,后续学习也变得更加轻松。基于此,教师应当始终秉持大单元教学理念,通过对单元知识的优化整合,提炼出能够覆盖和诠释单元全部内容的关键信息,并以这些信息为参照,搜索一些与之相关联的图片及影像资料,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在学生面前。

三、结语

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初中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历史单元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收获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基于此,在初中历史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求知需求,并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将一些分散的、零星的知识点聚拢在一起,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打造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引导性的高效课堂,为学生学好历史知识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满晴,李存生.核心素养下大单元教学的逻辑理路与实施策略[J].教育评论,2023(5):139-143.

[2]刘奇飞.大单元教学中的微观视角———以康有为的民主思想教学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5):78-80.

[3]王涛.让学生“活”在历史中———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与学生发展之我见[J].中国教育学刊,2023(S1):191-19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