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初中生物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必修的课程,而探究性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十分重要,它主要包含实验演示、动手实操和课外练习三个环节。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是以探究性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问题为指导方向,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新的知识,进而推动思维的发展。文章对中学生物学探究式实验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对策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观念
信息科技的持续进步对初中的生物研究实验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初中的生物老师需要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巧。初级中学的生物老师需要重视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技巧,并且积极地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首先,对于初中生物老师来说,强调学生的思考能力是非常关键的。拥有逻辑性的思考方式对于学习初中生物课程大有裨益。因此,在教授过程中,老师需要特别注意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思考方式,进而能够按照严谨的标准来进行生物实验。
其次对于初中生物老师来说,提升学生的实践技巧至关重要。在初中的生物课堂上,有许多的实验动作,其中大多数的操作流程都相当简洁。因此,初中生物老师在授课时,需要让学生全面掌握实验动作的各个环节,让他们理解每一步的实验技巧和各类实验器材的运用方式,引导他们把真实的实验动作运用到初中生物的学习中。此外,学生有能力将他们的真实生活与生物学知识进行融合。
最后,对于初中生物老师来说,他们需要积极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养成优秀的实验习惯。在实验教育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发挥引领的角色,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实验习惯。同时,他们也需要在进行生物实验时保持正确的态度,严格遵循规定的实验步骤。实验完毕后,学生需要主动地将实验所需的器具归还,以便更加专注地完成实验。
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物学教师在信息化条件下,应当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应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探究式实验教学,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融入多媒体教学等技术手段,以此引导学生对实验教学主题产生浓厚兴趣及求知欲。教师在制定实验主题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喜好,同时教师也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以及问题所在,将实验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相融合,增加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为学生创造丰富、生动的学习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在探究细胞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一些与细胞相关的图片、文字、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教材,给学生带来全方位的学习体验。通过运用实践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悟生物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二)重视直观的实验演示,培养发散思维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实验展示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考能力。实验教学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能帮助学生观察各种生物现象,理解生物结构,以及明确生物理论的基础。通过信息技术辅助的实验教学示范,不仅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旧知识的理解更加牢固,还能将原本抽象的实验变得更加具体和现实,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学生能主动参与实验中观察到的生物现象,保持高度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实验演示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以中学生物学《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实验课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准备了金鱼藻,并通过观察金鱼藻在阳光下进行的光合作用实验来展示给学生。同学们观察到金鱼藻产生了气泡,进而展开了一场关于如何证实这些气泡是氧气的讨论。为了验证气泡中含有氧气,教师提供了即将熄灭的卫生香,将其放在气泡上方,同学们观察到卫生香复燃的现象。因此,一些同学得出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具有助燃性质的氧气。通过生动的示范性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进而提高生物学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新知识。
(三)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促进自主学习
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自主预习和自主实验、剖析导入、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几个方面。在进行示范教学之前,老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地学习和预习。在课堂上,学生要熟悉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以充分了解实验过程,为后续的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示范课中,教师事先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作业包括显微镜的构成、使用显微镜时的注意事项、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以及使用显微镜可以观察的对象等内容。通过自主完成预习任务,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生物知识网络,为后续的演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础。在剖析导入环节中,教师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思考和剖析教学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生物课堂的质量。在进行生物实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实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自主实验。学生在小组中独立设计实验步骤和提出实验假设,共同展开实验活动,并独自完成实验总结。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引入信息化实践活动,提升教学质量
个体活动是探究性生物实验的一个明显特点,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生物教学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从而推动探究性教学的发展。举例来说,在初中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六种主要营养素食物的来源。起初,教师引领学生浏览相关营养物质网页,对营养食物以及我国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简要了解,随后引导学生自主搭配营养食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所研制的食谱的营养含量,在教师的辅助指导下思考食谱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对有关知识进行扩展研究,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搭配,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搭配合理的营养食谱,以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并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了探究性教学的发展。
结语
总的来说,将信息科技与探究性实验相融合的初级中学生物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科技的优点和其对学生的正面影响。这样的课程方法,使得初中的生物老师能够成功地构建出一个优质的实验环境,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利用生物实验的形象化方式,将学生塑造为学习的核心,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并积极投入到初中阶段的生物课堂。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强调对学生的逻辑分析技巧和实践技巧的训练,帮助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迅速找出并处理,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整体素质,并有助于其全方位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朱秋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DOI:10.3969/j.issn.2095-4743.2018.09.107.
[2] 晁旋.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23-11-28].DOI:CNKI:CDMD:2.1014.367102.
[3] 汪莹.课题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3-11-28].DOI:CNKI:CDMD:2.2006.15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