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基本概念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是指依据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对教学单元进行主题化认知和分解,以主题统领单元下的课时教学。其核心在于提炼单元和单课的内容主旨,结合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并在此指导下,精选和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历史知识,构建起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历史开展好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深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大单元教学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整合与深化,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培养其深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知识点记忆上,而是能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其与当今社会的联系。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
在大单元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来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学生学会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创新性的解读和运用。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对其产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并培养其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大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都将得到提升。他们学会如何将自己的观点清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三、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角色转变不到位
部分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仍然扮演着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角色,未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这导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学生自主学习有所欠缺
由于长期接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大单元教学中表现出自主学习能力的欠缺。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存在困难
大单元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但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分组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不均等问题。这导致合作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引发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四)知识整合和梳理能力相对不足
大单元教学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梳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然而,部分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他们难以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地联系和整合,导致知识体系零散、混乱。
(五)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的大单元教学评价机制仍侧重于对知识点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这种不完善的评价机制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发展状况,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有效设计问题,巧用多元地图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问题的有效设计和多元地图的巧妙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出既具有启发性又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置,不仅要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还要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知。同时,多元地图作为一种直观且信息量丰富的教学工具,其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不容忽视。教师可以通过地图来展示历史事件的空间分布、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地域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历史的脉络和发展趋势。通过问题的精准设计和地图的恰当运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其空间感知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二)创新活动形式,塑造正确理念
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创新教学活动形式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感。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创新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组织历史剧表演可以让学生亲身扮演历史人物,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情境和历史人物的心理;开展历史辩论赛则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从而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厚植家国情怀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历史的长河之中,让他们亲身感受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提升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应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的内涵和价值,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四)重视历史解释,善用史料实证
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重视历史解释和善用史料实证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解读的过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表面现象,还要能够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意义。而史料实证则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资料来验证和解释历史事件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史料,并培养他们运用史料进行历史解释和论证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和本质,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平。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和科学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是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其深度思维、信息素养、情感态度及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同时,这些教学策略也有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J]. 令狐克娅.中学课程辅导,2023(22)
[2] 主题式学习模式指引下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J]. 刘娴兴.中国教师,2023(06)
[3]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施[J]. 李春芳;王宏伟.学园,2023(13)
[4] 谈大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 黄秋霜.考试周刊,2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