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串讲新课堂模式的基本理念
创新串讲新课堂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该模式强调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通过串讲的方式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该模式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励他们通过探究和实践来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二、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下创新串讲新课堂模式的实施策略
以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为例,创新串讲新课堂模式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概念,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实验演示,直观展示振动与波的传播过程;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一)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概念
在介绍机械振动时,教师可以首先展示一个摆钟的摆动。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生活现象,几乎每个学生都见过。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摆钟的摆动,注意它的摆动幅度、周期等特征。然后,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摆钟能够保持稳定的摆动?它的摆动幅度和周期是如何决定的?”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摆钟摆动的物理原理,从而引出机械振动的概念。同样,对于机械波的介绍,教师可以利用水面的涟漪作为实例。可以让学生想象在湖边扔下一块石头,观察水面产生的涟漪。这种生动的场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涟漪的传播过程,思考涟漪是如何从中心向外扩散的,以及它的传播速度是如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的。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机械波的传播方式和特性。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概念,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物理原理,还能让他们意识到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来。
(二)利用实验演示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特别是针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这样的抽象概念,通过实验器材进行演示实验,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些物理现象的传播过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特点和原理。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如单摆、弹簧振子、水波槽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在演示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观察和理解实验过程。在演示机械振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单摆或弹簧振子进行实验。通过调整摆长或弹簧的劲度系数,改变振动的频率和幅度,让学生观察并感受振动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振动的周期性、振幅的变化以及能量的传递等方面,帮助他们建立对机械振动的直观认识。在演示机械波时,教师可以利用水波槽进行实验。通过在水面上产生波动,让学生观察波的传播过程。教师可以改变振源的频率和振幅,观察波形的变化以及波速与介质性质的关系。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波动与振动的联系和区别,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特点和原理。他们不仅可以观察到振动和波的传播过程,还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器材,感受物理现象的奥妙。这样的实践操作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精神。
(三)实施问题导向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极具效果的教学策略。特别是对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这样充满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内容,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针对机械振动,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摆钟能够保持稳定的摆动?它的摆动幅度和频率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这样的问题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而且能够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机械振动的原理。同样,对于机械波,教师可以提出:“水面的涟漪是如何传播的?它的传播速度与什么有关?”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机械波的直观认识,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相互交流和碰撞,他们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和深入。同时,小组讨论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以及整合信息,这对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同时,通过查阅资料,学生还能够了解到更多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相关的知识和应用,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和评价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总结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评价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和提高。
三、结语
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下的创新串讲新课堂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通过以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为例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到这种新课堂模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优势。因此,教师应该继续探索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颢瀛.混合教学模式下实践类课程“串讲课堂”实践途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19):149-151.
[2]刘晶如.高分子物理中涉及分子运动的几条重要曲线的串讲教学[J].高分子通报,2021(9):93-98.DOI:10.14028/j.cnki.1003-3726.2021.09.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