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智育成分要远远高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随着“双减”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学生的课业负担亟需减轻,各种舶来文化及新兴文化时刻冲击着学生的思想文化意识,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我们不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红色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则很容易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片面且偏执的思想观念,这就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更不利于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时代需求的新时代人才。
一、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红色文化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除了在教材课文中渗透对学生的红色教育外,我们还要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角色扮演或者情景再现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红色事迹,以“自我”为中心,深层次地理解红色文化。例如,我们在学习了《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后,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让同学们分别饰演旁白、师卫生部长以及白求恩同志,通过有感情的对话与交流,展示当时的情境,让学生从对话情景中,分别感受部长及白求恩同志的心理情绪。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声、像为学生构建一个逼真的故事环境,通过对表演环境的渲染,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同时让学生们再次感受事态之紧急。在表演结束之后,让大家就白求恩同志的人物形象展开讨论,然后,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分享一些关于白求恩同志的照片和故事,比如:白求恩同志自己的家和他在中国的家;白求恩同志在国外工作的手术台和在中国的战地手术台。通过对生活、工作环境的对比,加深学生对白求恩同志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深入感受这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精神给自己带来的震撼和影响。同时,以这种深入实际的表演为基础,实施无痕式红色教育,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减轻了学生负担,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来自革命精神的震撼。这就充分促进了学生认知与情感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二、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深挖红色教育成分
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培育学生人文性和文人性的主要文化学科,在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成分,这些都是我们实施红色教育的良好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立足于基础的智育教育,还要深挖教材内容背后的德育成分,以智育促德育,让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精神及观念,将红色文化中的优良品格及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例如《朱德的扁担》一文,朱德作为我党优秀的革命领袖,在艰苦的革命条件下,一方面整夜整夜地研究怎么跟敌人打仗,另一方面与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这种情景任谁看了都会心疼,在这种背景下,就有了“朱德扁担”的故事。在学习该课文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诵课文,掌握相关字词句等,还要深挖该故事背后的红色教育,让学生们通过学习该课文,感受到革命者勇敢、坚强、不怕吃苦、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通过对朱德同志无私无畏的崇高革命精神的学习和了解,增进大家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与感触。与此同时,在红色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围绕《朱德的扁担》所蕴含的红色文化成分拓展教学,可以准备几则革命小故事,丰富大家的求学体验,亦可以鼓励学生们自行搜集并整理相关故事或事迹,来展现红色文化成分,让大家接受更多的红色教育。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精神观念的发展。使学生在进行文化学习的同时,感受革命精神的魅力,使学生认识革命精神,尊重革命精神,充分感悟革命精神的内涵。在红色教育的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时代精神为培养当代青少年的精神文化产生强烈的推动作用。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教育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开展,还要向课外拓展延伸。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官参与、多维度体验,不仅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亦能将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强化为自己的理念。例如,在清明节之际,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然后以此为契机拓展红色教育活动,以发言或演讲的形式,组织大家针对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精神进行公开演讲。同时,也可以以“小小红色宣传员”等活动,让大家在社会或生活中宣传红色精神和文化。红色教育基地也是我们开展红色教育的良好途径,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实施红色文化教育,将红色教育基地转化为我们的革命传统教育课堂,以参观浏览的形式将红色文化导入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中,能够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将红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深入社区,感受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红色文化成分,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开展红色教育,让学生感受自己身边的红色文化,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培养学生以时代发展的眼光感受革命时代精神的可持续发展,深层次地理解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和民族的先进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红色文化的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及思想观念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实际参与进红色教育中,将理论层面的红色文化与实践相结合,更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达到“双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燕.让红色革命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J].语文课内外,2020(15).
[2]李秀.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渗透[J].吉林教育.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