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逆反心理的成因
1.1长辈溺爱
家庭是孩子温暖的避风港,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神仙、皇帝”日子,成为了很少动手、百般呵护的小大人、“闲”小孩。殊不知,孩子渐趋成熟的独立人格、成长欲望反而被弱化了。
1.2缺少玩伴
活动范围限于住家周边,甚至不识对门人!玩伴圈只在熟识人中打转,与同伴搭讪、交际的时空有限,对陌生年长、弱小幼儿更不愿结交。
1.3过高期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普遍心态下,以“不输在起跑线上”为托词,不顾孩儿自身实际,一味以过高要求、过高投资、过高期望的“三高”来开展家庭教育。但堵塞了孩子的兴趣之源,甚至会熄灭孩子燃起的希望火苗。
1.4缺憾转移
父母成长中没有实现的缺失、遗憾等未遂心愿,托付孩子去实现,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幼儿负担,过早体验到消极情绪。
1.5朋辈攀比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结构是有差异、在动态中发展的。以比照同伴的优秀来刺激孩儿一时之弱,激起的鞭策、引领作用是因人而异的。亲子教育中要尽量避免“比较文化”发生,简单攀比并不会带来积极、正向的教育。
2逆反心理的形成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逆反心理都可以追溯至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前,在环境适应、人际关系、行为习惯、克服困难、情绪情感等方面所遭受的境况。幼儿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形成的潜意识里就留下了痛苦、压抑、负面情绪等。在相似的情境中,潜伏着的这些东西就会被激活,从而成为了逆反心理。
3改善逆反心理的心理健康教育
3.1注重“爱育”——爱心呵护成长
师爱是教师的天然素养,更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前置条件。一要露爱心。由于幼儿心理、思想发展还很不完善,态度上要亲切、平和,语言上要温和、可亲,表情上要微笑、和蔼等等,让幼儿由内而外的感受到老师是位可亲可敬可爱的老师。二要现舒心。用肢体语言向幼儿主动问好、嘘寒问暖,与家长简短交流了解孩子在家的状况。发现情绪不好的孩子,揽过来抱抱、说说悄悄话,打消疑虑开心入园,生发“老师像妈妈”之感。三要显诚心。在学习、活动、交往中,要尊重幼儿的多元思维、肯定他们的另类想法、保护好问求异的奇思妙想,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得到认可、点赞的,种下“我能行、我要说”的积极心理,成为幼儿心理健康的守护者、促进者。
3.2注重“情育”环境助力健康
幼儿在园所处的全域时空,要营造一个温暖、安全、信任、互助的环境氛围,做到“师幼如亲人,同伴似朋友”,这样,幼儿在每一项活动中能培养积极情绪、健康心理。一要有“如家”的环境。明快的色彩、动感的音乐、舒适整洁的桌椅,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墙、展示的精美画作、熟悉的赠送物品,家园共育栏内父母的殷殷期盼、活动区中的老师寄语,对于多彩、别具一格的有“家”味环境布置,孩子们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一整天会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学习情绪。二有“宜学”的环境。教师要工于心计地寓学习于环境之中,玩中学、学中长,物品归类图形化、考勤签到对应化、功能板块汉字标识、今日天气数字显示……形状、识字、数字等不经意间“学会”了。打开生活环境,让“学习”住进来,在学习的密码中快乐长大,孩子在得到老师正向评价后更是乐此不疲。三有“竟合”的环境。《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游戏过程中,要鼓励幼儿与同伴、师长交流,体验合作、交往、表达的愉快情绪。在意见分歧和一般冲突时,让幼儿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后,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控制情绪和处理小朋友之间的关系,懂得自信中合作、互帮中提高、宽容中成长等良好交往品质,促进幼儿社会化情感的发展。
3.3注重“个育”——积极化解问题
胆小、怕难、求简等,都会让幼儿跟不上大部队而“掉队”,让“孤雁”不孤单、不受伤,需要教师敏锐发现、师幼共同“扶弱”,一起来克服学习上暂时困难的,重拾学习信心、不留负面心理,唤醒幼儿的学习原动力、催生成长的内驱力。健康活动中“走独木桥”、语言活动中“讲故事”、美术活动中“创意画”、体验活动中反向教育等等中,遇到为难、甚至干脆说“不会”的少数孩子,不能训斥在前,而是鼓励他们,让他们先放松心情,然后交给他们方法,或老师、优秀同伴一道引导完成,并让同伴为之加油、鼓劲,分享完成后的激动心语。
3.4注重“合育”——同步共促健康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教育的天然同盟军;家庭是幼儿所处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的功能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首先,引领家长确立正确观念。通过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家园共育栏和家长学校讲座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掌握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加强亲子沟通,家园配合做好心理健康工作。其次,全面掌握幼儿的心理动态。通过路访、电话、微信、家访等,互通幼儿在家、在园的情况,互动交流朋辈幼儿的家教经验、养育办法,从而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疏导和帮助。再者,不断提高家长的修养。努力建设书香型、和谐型家庭,要求家长注意言谈举止,不在孩子面前吵闹、翻脸,伤害孩子心灵;养成文明绿色的休闲、娱乐方式,有良好、上进的生活习惯,以家庭成员间的和善、相爱、尊重、阳光、包容来教化孩子;亲子教育中,全面注重行为习惯、能力锻炼、自我管理、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树立正确的家教、成长、学习、成才“四观”,从而真正达到家园教育的同步进行、相互配合,共同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结束语
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把一批又一批幼儿培养成为积极向上、自信心强、品质优良的宝贝,为他们拥有快乐、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浅谈幼儿逆反心理的消除[J].马波.新课程(小学).2014(07)
[2]让幼儿的心理更健康[J].姚月芳.知识文库.2016(08)
[3]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对策[J].杨建萍.家庭生活指南.2021(05)
[4]对自尊心过强幼儿引导的策略研究[J].王玲.新课程(上).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