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我国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创新教学模式能够使高职教育发展得更加长远。教育部曾提出,职业院校关于人才的培养要学用相长、知行合一,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职数学作为职业教育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于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作用,对于数学课往往进行大大地缩减,甚至还有不开设数学课的现象。还有就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由于不重视教育改革,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数学课堂枯燥、乏味,这就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何谈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深化改革十分必要。
1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1课程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是以学分制为考核目标,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学生只能满足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非常的少。教育部曾提出,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要占总教学的50%以上。所以,高职数学需要进行创新改革,让学生投入到更多的实践教学中,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为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1.2课程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不契合
在创新教育的引导下,高职数学肩负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但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教育部对思想政治和体育课做了严格的规定,而数学和英语课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缩减。在有些高职院校中,在一年级的课程中甚至没有开设数学课。课程的缩减必然会导致教学内容的缩减,进而导致数学知识体系的不完整。对于理工科或者经管类专业不尽早开设数学课程,就很难落实高职数学和专业融合的创新能力以及改革目标。
1.3教学方法缺少创新
高职数学课堂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满堂灌”,不注重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只关注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且很多教师没有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生动新颖,很多学生在上课时依然在玩手机、睡觉。如果高职数学课程仍然不创新改革,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下降,学习创新能力越来越缺乏。
2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探索
2.1重新构建教学体系
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创新,要多方面多角度思考改革,既要考虑到其课程的公共基础性,又要考虑到专业的融合性;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发展,又要促进学生人文综合素养的培育。因此,数学教学系统可以按照递进式的模块开展。
递进式的教学体系可以满足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既有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础知识教育,又有不同专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知识。高职数学教育改革既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实践教学,又要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各个教学模块中,把创新元素贯穿到递进式教学体系中,进而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
2.2搭建实践创新教学平台
创新教学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而实践创新是教学创新的源头。搭建实践创新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平台除了常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结合竞赛、第二课堂以及虚拟课堂的形式,形成新型的实践创新教学平台系统。常规教学即课堂案例教学法;竞赛指学生参加各种全国性质的比赛,通过比赛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课堂指以传统课堂教学为延伸,依托学校以及社会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虚拟课堂是指将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技术相融合,构建网络在线教学课程,让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学习。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2.3改革教学方法
“一根粉笔+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环境。在互联网+的创新背景下,教师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教学目的,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探究式、问题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都是目前比较适用的教学方法。比如,概念式的理论知识要以启发和发现式教学为主,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启发和发现的过程进行教学。这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辅助的形式开展教学。要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和交流,进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结语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即要注重“工具性”,又要体现“应用性”,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钟秋平,彭刚,潘新元.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融合协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众科技,2019,( 4) : 98-101.
[2]张兰,谢歆鑫,郑雅茹.高职数学 “三位一体”教学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科学,2019,10 ( 17) :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