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挑选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200例实施中医诊治的患者。把2019年1—12月,没有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措施时诊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把2020年1—12月,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措施时诊治的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100例为对照组的患者,患者年龄为18~75岁,平均为(46.57±5.24)岁,男患共为54例,女患共为46例。其中22例为心系病患者,26例为肺系病症患者,30例为肢体经络病症患者,12例为肝胆病症患者,10例为脾胃系病症患者。100例为研究组的患者,患者年龄为19~77岁,平均为(46.68±5.72)岁,男患共为53例,女患共为47例。其中20例为心系病患者,34例为肺系病症患者,25例为肢体经络病症患者,16例为肝胆病症患者,5例为脾胃系病症患者。关于研究组、对照组的以上组间数据比对:数据并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房工作人员均10名,男性4名,女性6名,年龄为24~32岁,工龄大于两年为6例,具有职称人员为5例,大专以上学历的为7例。
1.2方法
关于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药的管理措施,常规实施药物的存取、选购等操作,并统计相应的药品调配正确以及错误等情况。
研究组则采用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整改措施,包括进货渠道、选购、信息管理、调配库存保管等方面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规范中药采购。采购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标准采购更适宜的中药品种。采购人员应为具有丰富中药质量管理经验的人员。它能更准确地鉴别出各种药物,如人参,它属于刺五加科。其功效为养心安神、补气健脾益肺等。如果采购人员经验不足,或药品采购不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很容易将人参与豇豆、华山人参混淆,规范中药采购渠道。中药采购渠道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中药采购渠道的规定进行合法化、规范化。对于不同种类的药品,要注意实施规范、科学的中药房管理措施,确保其采购渠道的合法性和公信力。(3)规范中药配置,管理人员根据医生处方进行中药调配。对部分医生处方上有多个名称的药品,要认真审核,反复核对配给的处方,做到统一名称,以保证配药的准确性,减少配药差错的发生。(4)规范中药的储存。在中药药房的管理中,药品的储存是非常重要的。药品的贮存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药品功效的发挥和贮存质量。由于中药易受外界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储存过程中应注意对药品的科学管理,选择更合适的药品储存措施,将其置于更合适的温、湿、光环境中,根据药品性质进行更合理的分类,尽量避免环境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注意药品的定期分类。(5)规范中药信息管理。应用发达的信息技术,建立更加完善的中药管理系统,并将中药详细输入系统,更方便管理者查找和调配。其他药品仓库和处方应有机结合,以确保及时掌握药品库存和详细信息等重要信息。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P<0.05为准,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分析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比较其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中药房管理满意度
研究组工作人员在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措施后,其中药房管理满意度的优良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工作人员(60.00%),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药品调剂准确率
数据显示,研究组在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措施后,其药品调剂准确率为(92.00%)(92/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75/100)的药品调剂准确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88,P<0.05)。
3讨论
在中药房药品管理中,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可以根据用药季节或临床应用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更加科学合理的采购方案,在严格遵守国家药品采购标准的前提下,实行药品标准化采购。采购人员必须是经验丰富的人员,以确保采购药品的准确性。他们需要认真核实并严格控制相关环节,认真接受药品的相关信息,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其次,在中药调配中,应特别注意汤剂的加工操作。必须选择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要求,避免员工操作不当,直接影响药物疗效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在药品储存方面,除了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中药房库存储存机制和信息系统外,员工还可以根据药材的性质或功效对相应的药材进行分类包装,更便于管理。对于药房内的相关环境条件,注意定期检查,检查温度、湿度及光线等条件是否对药品有一定影响。对于含有挥发性活性成分或受环境影响的药物,必须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向患者配药时,工作人员应注意配药速度,避免患者等待时间过长。配药要严格按照医生处方,反复核对,避免差错。配药后,应主动告知患者相关药物的使用情况、注意事项和用药信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工作质量。此外,还应注意对中药室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其相关专业管理知识,并对所有人员进行相应的科学合理分工。例如,处方和药物信息的输入应由指定人员执行,并定期更新和检查。可设立相应的监督员,每月定期统计中药室管理中的换药事件、配药差错事件、患者投诉等。
结论
综上所述,研究组工作人员在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措施后,其中药房管理满意度的优良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措施后,其药品调剂准确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的药品调剂准确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措施后,其药品调换错误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的药品调换错误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数据可得: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措施后,对比常规的管理措施,效果更好,更具有优越性,在中药房的管理中更适宜被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杜朋,陈锦桃,袁劲松.中药房质量规范化管理效果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8):1260-1262.
[2]马秀丽.中药房药饮片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医临床研究,2017,9(3):137-138.
[3]徐丽华.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对中药房药品调剂准确率与调换率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3):124-125.
[4]冯红英.中药房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3):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