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质教育中,小学数学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目前的现状是,乡村小学生的创造力较弱,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抓住机会,创造条件,激发学生探究与学习数学的愿望,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用形象表达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了解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1.提高计算速度,培养敏捷性
在乡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缓慢,运算速度直接影响了思维的发展。所以,对计算速度进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提高计算速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做思想计算、游戏、有限计算、有限竞赛等等。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教给学生简单的计算方法,以使学生在计算中自觉运用。举例来说,在讲解空心圆柱体的体积这一知识,计算有多种方式。最后,为学生总结了一种较为简单的计算方法,即用高度乘以底面积,对空心圆柱体体积进行了解释、输出,以后出现这种问题,学生们立刻就会明白。另外,通过数学活动,学生可以快速训练,如数位输入游戏、猜想游戏等其他形式的竞赛,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所以,通过长期的速度训练,可以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促进思维的发展。
2.加强学生思维发展的语言培训
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偏低,不能完全清楚地阐述思维过程,尤其是数学语言缺乏,阻碍了思维的发展。所以,学生的口语能力训练和数学语言训练是思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小学需要加强数学语言训练,所以老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训练学生说话,引导学生说得流畅[1]。为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说话”的长期训练,强调正确的表达是必要的,使学生掌握各种算术语言标准化,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模式。
举例来说,用“开始,然后,最后”的句型。在学习应用问题时,强调学生故事的思想,根据“已知的……,可以发现…”或“必须先发现…”的句型来说明这个问题。研究某些规则、结论、计算公式时,需要教给“语言计算”等有序的方法,培养分析、推理、表达能力。在练习后,鼓励学生用精确、简洁的数学语言来理解实际图形,学生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要掌握有条理的、有依据的方法:将圆柱体切割成一个方块,方块等于圆柱体的底部面积,高度即为圆柱体的垂直高度,矩形的体积=底部的面积乘以高度。这样,圆柱体的体积就等于底部的面积乘以高。培训学生说话时,为使学生能够“说话”,有必要加强复述。同时,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交谈”,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知识的过程。经过阶段训练,学生不仅能“说”,而且能思考,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此外,乡村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思维不足,还包括其他方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和方法也很多,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根据乡村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自我约束,积极学习,以科学的、经常的、快乐的方式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数学教育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数学问题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这一理论的制定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经过实践证明,在乡村小学,许多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对新事物的接触会产生强烈的兴趣[2]。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让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转化为兴趣,从而获得自我价值。具体地说,教师应在课堂上,有效地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环境,让学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比如,当地小学的数学课堂就有计算比赛,谁在比赛中计算得更快?为提高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将数学问题编入学生的游戏中;在解决蜂窝煤的面积问题时,可用图片加以说明和分析,而蜂窝煤的外围是一个大圆筒,其内部结构为12个柱状小孔,通过计算得到想要的面积值。一般而言,数学理论知识枯燥,相应的教育过程也比较枯燥,老师需要创设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创设独特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在更为活跃的氛围中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4.探究创新途径
创造能力是指能够主动改变自身、改变环境的适应性和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先生说:“人类大脑中有几个特殊、活跃和创造性的区域,通过抽象思维和精细思维的结合而产生的,就会使这几个区域活跃起来。”比如,在教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确定矩形、方形、平行四边形区域的公式内容和导出过程,然后向学生提问,学生可以选择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三角形变成学生们学习过的形状。
5.开展多元化分层教学
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策略、认知方式、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小学数学老师从特定的课本到已迁移的数学作业,过程必须精心设计,教学难度适中,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评价数学的创新思维能力,建立信任、平等、尊重、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使整个课堂环境更加民主,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大胆表现出来[3]。小学数学教师应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积极地改正错误问题,需要耐心引导学生找出出错的原因,这样,学生会具有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对数学学习也充满了自信和热情,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就得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得以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要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要在教育体制中进行改革与创新,要勇于探索,积极拓展视野,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教育活动,以帮助乡村小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创新,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文福.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5):90-91.
[2]徐佳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94.
[3]孙玉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索[J].读写算,20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