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石油化工生产以石油、天然气等为原材料,在经过一系列的物理与化学反应之后加工工艺品,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但是在实际上,因为石油化工操作的复杂性以及原材料所具有的易燃易爆特征,在石油化工工艺设备检修过程中往往可能会因为多种因素而引发火灾事故。所以为了能够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要积极完善火灾安防措施,提升石化火灾扑救能力。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1消防安全管理的的必要性
石油化工行业本身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原料、产品等普遍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腐蚀性强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还有可能会使用到大量的易燃有害化学物,其制作工艺的条件要求也十分苛刻,一些化学反应必须要在高温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同时,由于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复杂、操作难度大,在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引起火灾和爆炸的着火源。不仅如此,由于石油化工企业的占地面积普遍较大,各种线路和通道相互交错,一旦发生火灾就会牵连一片,造成严重的损失,产生极大的社会不良影响。鉴于石油化工行业的上述特点,需要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更加注重安全生产。
2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的危险性
2.1火势蔓延速度快
如果企业危化品不慎泄漏,各种固体、液体、气体危化品会迅速蔓延。企业危化品燃烧现场的温度极高,热量聚集并传递,将会直接影响到周围的建筑物以及设备设施,形成更大范围的燃烧。石油化工企业的液体原料流淌性强,气态化学物质的扩散性强,这些都会加剧火势蔓延和爆炸的风险。
2.2火灾事故隐患分散
化工企业火灾事故的隐患并不集中在某一地区,也不集中在化工企业的某一生产环节。化工企业的火灾爆炸事故不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在任何一个工厂的各个车间都有可能发生,从工艺操作、设备管道、生产维修到设计制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管理漏洞等都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化工企业原料多变,生产条件变化大;工艺复杂,操作控制点多,相互影响;设备种类多,数量多,开停车频繁,检修量大;自动化程度低,安全联锁装置不齐;相当数量的工人、干部文化水平低,安全技术素质低,安全意识不强,防范事故的能力不强;执行操作规程、检修规程的严肃性较差。这些原因导致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频繁发生。
2.3热辐射极强
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由于生产设备装置的容积压力较大,发生爆炸会导致原料流出加大燃烧面积的同时,产生极强的热辐射,使消防人员难以进行近战扑救。另外由于储罐爆炸后会造成开放式的燃烧现象,导致温度快速提升,也使消防人员难以采取近距离扑救措施。
3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力量编队与战术应用的策略
3.1合理编制石油化工灾害事故处置作战编队
应对石油化工类型的火灾,首先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快速抽调具有战斗力的有生力量,前提是快速出击,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集中优势作战力量压上去,实现控火抑爆的要求。在编制石油化工灾害事故处置作战编队时,要紧紧围绕人员、车辆、器材装备、作战程序、火警等级调度等内容,以解决大型石化火灾力量调派标准化,明确化工火灾扑救的编队组成与职责分工,探索符合战区实际的灭火救援力量基本编队模式,积极推行“作战单元-作战编成-作战编队”的三位一体作战体系,进一步增强火灾处置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增强队伍快速处置的能力。
3.2灭火战术和方法灵活运用
因石油化工生产所涉及原料种类较多,需要对适宜的灭火剂进行合理选择,一旦灭火剂选择不科学,无法对火势进行有效抑制,甚至会加速火势蔓延,导致二次火灾的发生;其次应结合火场实际状况,科学制定灭火方案,灵活运用灭火方法;再次应建立灾情研判小组,对火灾突变情况进行观察并及时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灭火方法进行及时调整。
3.3准确侦查火情
消防救援人员抵达火灾现场以后,应详细、全面地了解化工企业火灾现场情况,实施精准救援提供前提条件。化工企业火灾事故一般和特定的环境、生产装置有关,因此,消防救援人员在抵达现场以后,应及时和单位技术责任人或者单位负责人联系,详细了解与火灾救援相关的各类有效信息,包括火灾事故现场的基本环境、企业的各项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现场燃烧物情况,明确火灾事故现场的风险情况。在获取相关信息以后,科学划定相关的警戒区域,清退现场无关人员,迅速开展救援工作,首先抢救被困人员,兼顾企业的财产安全和周边环境保护。
3.4先进装备加强应用
由于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危险性,并且火灾事故具有较强的突发性,使灭火难度加大,所以在灭火过程中需要对先进灭火装置设备加强应用。要针对扑救特殊性火灾事故,加大利用先进方法及先进灭火装备应用的重视程度,通过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提高对高科技灭火设备进行大力研制和应用。
3.5坚持安全防护为本
石油化工火灾现场除高温、浓烟、爆炸危险性外,往往还伴有腐蚀、毒害风险,救援人员应重点做好“防火”“防毒”“防化学灼伤”“防冻伤”等四个方面的防护工作。在“防火”方面,可着灭火服、隔热服或避火服。在“防毒”“防化学灼伤”方面,安全防护分为三级:一级防护着特级化学防化服(内置式重型防化服)、防静电内衣,佩戴空气呼吸器;二级防护着一级化学防化服(全封闭防化服)、防静电内衣,佩戴空气呼吸器;三级防护着二级化学防护服(半封闭防化服)、防静电内衣,佩戴空气呼吸器或简易滤毒罐。在“防冻伤”方面,着防冻服。侦查人员进行火情侦查时主要考虑“防毒”“防化学灼伤”,首次进入现场必须实行一级防护,并携带有毒气体侦检仪、可燃气体检测仪、酸碱侦检仪等仪器,及时划定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
结束语
化工行业是影响国计民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同时也是众所周知的高危行业。化工企业一旦发生火灾,往往危害性更大,损失更严重,且影响范围更广。在开展化工企业火灾救援工作的过程中,要针对化工企业的特殊性,做好火灾救援的一系列事前和事中工作,不仅要加强对现场救援力量的部署,还要及时掌握现场情况。此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化工企业火灾救援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新技术的借鉴和运用,不断提升化工企业火灾救援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卜先明.石油化工企业消防监督中的重点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20):44-45.
[2]宋歌.石油化工罐区的安全管理措施优化[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10):288-289.
[3]范皓.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及应对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19,45(08):34-35.
[4]秦京伟,高崇,韩鹏.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与消防安全措施探析[J].今日消防,2019,4(08):42-43.
[5]袁凯,李宁.浅谈石油化工火灾扑救中的安全管理对策[J].广东化工,2019,46(14):98-9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