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在我国临床治疗方面起到了难以忽略的作用,伴随注射剂应用范围愈发广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虽然中药注射剂效果卓群,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药物使用后有一定概率会引发不良反应。为此有关部门加强了监测力度,并对中药注射剂ADR的上报率当前呈现的趋势进行分析,以临床现状作为参考,提出建设性建议,规避不良反应,同时加强对生产质量的控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优质的重要注射剂。
1中药注射剂在医疗单位使用状况
相关调查表明,中药注射剂在中成药采购中占据较大的比例,而对实际临床案例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患者在使用中药注射剂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体现为过敏,而致使病患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过敏性休克。中药注射剂所涉及的过敏药物大概有三十余种,名列前茅的药物分别是鱼腥草、清开灵、穿琥宁、双黄连及葛根素注射液。和其它注射药物相比,中药注射剂更容易引起ADR。国家SFDA曾颁布有关鱼腥草注射药剂临床使用公告,此后生产单位在完成相关工作之后申请恢复继续使用。但是作为静脉滴注含有鱼腥草的药物仍旧被纳入“禁止使用”之列。中药制剂ADR大多集中在注射剂方面,而临床表现多为过敏反应,而静脉滴注更容易引发过敏反应。
2中药注射液过敏反应发生原因
中药复杂的成分及所含的杂质(蛋白质、鞣质、树胶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化合物(包括微粒)、体内肝脏代谢所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等作为半抗原进入机体与体内载体分子(蛋白质等)形成不可逆的共价结合,成为完全抗原(又称结合抗原),该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IgE)。当再次用药时,半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激活细胞内酶,导致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五羟色胺、缓慢反应物质等药理活性物质,导致过敏反应发生。临床表现为早期皮肤感觉异样、荨麻疹,继之出现气喘,呼吸困难,晕厥、甚至休克。过敏反应是药物变态反应中发病最急、进展最快,最易引起死亡的一种,其中最突出和最危险的是喉头水肿所致和低血压所致休克。过敏反应本身具有不可预见性、好发于过敏体质的人、可发生于常用剂量也可发生很小剂量,并可当再用时,即使很小剂量也可使反应再发生的特点。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可能与患者体质、注射剂所含成分和大分子杂质、临床辨证及给药剂量偏大、联合用药有关;可见,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成分、生产过程产生的杂质及微粒、过敏体质、用药过程有关。由于致敏体质的人必竟是极少数,作为生产厂家我们能够控制的就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即处方的选择,避免微粒的产生、杂质的进入及说明书中强调正确的使用方法。
3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3.1生产品种的定位及剂型的选择
国家有关部门针对中药注射剂推出了相关制度,对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于开发阶段的注射剂需和口服用药进行对比,同时优势和安全性要所有体现,主要用于病情危重患者,疗效显著且以重症为适应的品种才考虑注射药剂生产,生产流程简单。简单来说中药注射剂研发是在治疗疾病时没有其办法而衍生出的品种。由于重要注射剂主要用于危重症患者,为此对制备工艺技术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流程复杂,和其他药剂制备进行比较发现成本投入较高,而且注射剂使用阶段在溶剂洁净度,操作方法,穿刺频率,针头污染状况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会使微粒数量持续增加,进而引发ADR。基于此考虑到药物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中药注射剂体现的经济性以及自身安全性,对任何能够通过口服治疗的疾病都不能选用肌注;而能通过肌注治疗的疾病则禁止采取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等方式。即使同类药射剂的定位首先也要考虑口服型,其次才是注射型,最后分析具体需求决定是否制备静脉注射药剂。
3.2工艺流程中质量的控制
其一是对制备阶段涉及的药材质量进行控制,为保证药剂质量以及安全性,制备过程中所设计药材种类、来源以及采集季节必须保持固定,不得随意做出改变,同时设置药材指纹图谱,从源头入手加强药材控制力度,确保产品稳定性;其二对药剂生产而言疗效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为此要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加强管控以减少杂质生成,可以聚砜中空纤维分子膜作为过滤材料,清除分子量达到5000之上的物质清除热源,提升药剂澄明度。微粒不易溶解于中药注射剂,会引起肉芽肿、静脉炎等现象,而微粒之所以存在与注射药剂中主要是药剂自身以及复配导致。相关实验表明,中药注射药剂配置过程愈复杂,长时间与外部环境基础,药品在不同环境中微粒的差异性越明显。除此之外粉针剂中的微粒多于水针剂,为此生产单位最好制备输液成品,以减少生产工作量,制备水针剂以免出现微粒未能完全溶剂现象,同时根据药材选择适当的过滤在选择适当的过滤设施以及输液器具,此是防止输液微粒进入人体的最后一道防线;三是注重成品检查。特别是其中的过敏性实验值得各企业重视,最好在实验中能找到使用的最佳浓度及过敏反应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中药注射剂质量的基本要求,即“安全、有效、可控”。
3.3产品说明书应表述的内容
一是功能主治表述的规范性。即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又融进西医辨病施治的长处,同时注意到中医学的证与西医学的病的紧密联系。提倡功能用中医术语表述,主治先用中医术语表述,其后为西医学病名及相应的中医学证候。如清开灵注射液说明书的表述;二是强调正确的用量和用法,一般中药注射液临床应从小剂量、低浓度、慢滴速开始用药。推荐每天2次静脉滴注给药,避免高浓度一次性静脉给药。具体浓度与滴速,各厂家应根据各自产品自检试验数据来确定。如清开灵注射液用法中明确规定,静脉滴注20~40 mg d以10%GS注射液200 ml稀释,儿童以20~40滴/m in为宜,成年人以40~60滴/m in为宜;三是说明书应如实全面表述产品不良反应、慎用人群(如老人)、禁用人群(过敏体质者),若有可能,最好附上不良反应发生后的抢救措施。
4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特殊性,故此无论是选择还是其使用都必须要慎重,根据患者当前病情发展状况决定。中药注射剂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会引发过敏,为此在使用之前一定要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是否拥有过敏经历。同时加强对药剂制备阶段的控制,从源头入手把控药材质量,过滤其中存在的杂质,提升药剂澄清度,使其效果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王海娟.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9,000(029):270-271.
[2]杨倩文.两种中药注射液质量控制关键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19.
[3]徐济民.一种用于中药注射剂生产加工的药物煎煮装置:,CN212439391U[P].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