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学习中,教师如何具有针对性地在短暂的课堂中做到最高效率的对同学产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成为了新课改视野下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当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问题剖析
一直以来,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很少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力提升和情感生成。“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方法往往是历史教师最常用的手段,教师在课堂中实施教学时也往往采用单一枯燥的讲解方式,为学生讲解考试中可能会考查到的重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背诵的方式被动记忆和掌握历史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给历史课堂的高效构建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同时,学校注重升学率,教师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因此很少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没有积极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随着教材内容的编排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讲解知识,整个教学课堂氛围沉闷乏味,教师主宰课堂的方式也会导致师生之间不能平等交流,最终限制了高中历史课堂的进一步优化,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受到阻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针对当前高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能够始终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倡导的生本思想,从不同教学方面入手,探析有效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多元教学方法。
二、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从内心深处树立有效的课堂教学思想
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认清历史学科的独特性。虽然教材内容离现在年代久远,但是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认清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且能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教学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思考,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力求使自己的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学生,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学,老师愉快地教,从而达到双赢。在课堂上,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教师应该以一种有效的提问来启迪学生思维,从而让他们学会学习。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探究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将学生融入当下的情境中,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历史课堂中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多媒体形式,也可以是生活化情境,还可以是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一切情境创设都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历史探究兴趣。
四、根据课标有效整合教材,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各个科目的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有力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有力凭借。历史课程同样如此。教师要想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要准确地把握课标,深入研读教材,针对历史教材专题性强、跨度大的特点,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提供多维的学习和思维空间,不割裂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在正式开展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大胆进行取舍,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程整合。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调整教材的先后顺序,从而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效果。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的有力补充,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因此,教师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整合教材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只要教师换一种思维角度,就能够巧妙地把课程内容全部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
五、合作探究,彰显主体地位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能够彰显素质教育理念,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讨论探究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将班级学生合理地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相应的问题任务,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在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其转变为自身的知识技能,最终实现知识结构的有效构建。高中合作探究模式的开展往往采用如下方式开展,首先,教师先将班级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开展激烈的互动交流。教师先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自主讨论探究问题,在预习和交流中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中分享学习成果,并派出代表用言语进行描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学生在分享观点看法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碰撞,实现相互之间的交融内化,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动合作能力。首先,小组成员以3-6个人为一组,采取的是自由搭配的原则。小组一旦选定应该朝着团结力培养,如非必要,不必来回更换,来回更换小组会导致学生之间有陌生感,并且没有凝聚力,也就无法有效完成小组任务。其次,小组应该拥有定期培训。定期培训以小组长定期培训为主,以一个月或者半个月为周期,小组长提前把组内成员在不同科目和日常配合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小组长在副组长的帮助下,梳理成册,然后由班主任或者科任老师进行开会并针对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为不占用教学时间,培训可以抽第四班晚自习在班级或者办公室进行),针对培训应该由老师动嘴提议,由学生自己整理成册,消化后,期末整理成册建档,供班级间或者教师交流。最后,小组应该定期展开历史活动。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并不仅仅是课堂便可能完全达成的,课下建立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同学展开历史活动,通过活动增长历史知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适应了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赋予了高中历史教学更多的活力,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指明了一定的方向。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重视素质教育理念倡导的以生为本思想,积极寻求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中探究历史知识,在精心备课明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微课解决重点难点;合作探究彰显主体地位等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实践践行中,推动历史课堂有效发展的同时,最终实现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姚忠和. 构建高效课堂——高中历史有效性教学探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 王新绪. 谈如何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3] 郑志群. 初探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A].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中小学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2.
[4] 李平.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研究[A]. 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十)[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