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让自己与教育发展达到协同并进的目的。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与问题意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此外,在问题情境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提升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频率,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融入问题情境之中。帮助学生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与问题意识,切实有效的发挥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作用。
一、 创设故事类型的有效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新奇有趣的故事有着十足的兴趣。基于这一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创设故事类型的有效问题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创建的问题情境相较于传统问题情境,它的教学意义更强,且能够对学生建立极强的吸引力,将学生的精神注意力保持在课堂上。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掌握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这个基础上创建与小学生们兴趣爱好相契合的故事问题情境,然后通过问题情境来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激发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一课时,笔者首先创建了一个故事类型的问题情境:“小熊今天过生日,森林里的动物都来了,前三位参加生日聚会的小动物分别是小青蛙、小兔子与小猴子,已知小青蛙的家在300米远,它花了5分钟才走到,小兔子的家在280米远,它花了4分钟才走到,小猴子的家在500米远,它花了3分钟就走到了,请问谁的速度最快?”通过这种故事类型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吸引小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全部投入在问题的分析之中,通过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提升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激发了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 创设案例类型的有效问题情境
小学生虽然自身的现象能力很强,但是在给出一定的条件后,他们的联想能力与分析能力却相对较弱。针对这种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案例类型的有效问题情境,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小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让小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并有效运用。一般这种案例类型都与小学生在现实生活遇到过的事情,教师可以挑选几类典型事件来作为问题情境的创设基础,提升问题情境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一课时,笔者首先就结合了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实例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情境如下:“邻居王奶奶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文具店,这时来了一位学生,他买了两支铅笔与一支橡皮,其中一支铅笔两元,一支橡皮3元,这名学生付给王奶奶10元钱,请问王奶奶需要给这名学生找多少钱?”“倘若这名学生付给王奶奶20元,那么王奶奶又需要找这名学生多少钱?”通过这种案例类型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利用逆向思维来进行计算。最终掌握了混合运算的内容与运算技巧,这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来说是极具提升意义的。
三、 创设游戏类型的有效问题情境
小学生天生喜欢玩耍,对于游戏充满了兴趣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创设游戏类型的有效问题情境。将游戏元素带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充分提升小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同时还加强了小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小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方式来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让小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这一数学问题类型时,由于小学生的联想能力较弱,因此笔者通过开展角色扮演这种游戏模式来创建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首先让小学生按照性别分成两个小组,然后让男生扮演小鸡,女生扮演小兔子。在这之后,笔者对学生展开提问,现在地面上一共有32只脚,那么请问鸡兔分别有多少只?此时小学生们纷纷进行查点,最终计算出答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小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充分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
四、 创设贴近生活的有效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是较为相近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尽可能的贴近生活,让小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一来技能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还能让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提升,让小学生明白学好数学知识就能够轻松的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培养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探索意识,在教学中也应该将数学问题转变成生活性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一课时,钱币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物品,因此笔者就可以创建问题情境,让小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通过模拟实际购买物品的方式来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认知,通过模拟“找零钱”的形式让小学生明白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小学生充分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结语:小学数学学科是较为抽象且复杂的,其中包含的一些公式还需要进行充分掌握,因此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消极情绪与抵触心理。此时就需要一个教学的引导者,通过相应的手段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的学习气氛下进行数学学习,将学习数学知识当成是一件轻松有意思的事情。而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就能够充分实现上述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是极为有效的,能够充分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问题意识,形成一个完善的数学知识网络,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换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3):56-57.
[2] 秦诚忠.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家长,2021(20):26-27.
[3] 杜月新.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09):54.
[4] 汪良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148.
作者简介:
姓名:陈显林(1985.09);性别:女;民族:苗族;籍贯;贵州省剑河县;职务职称:二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单位:贵阳市白云区第九小学二分校;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