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周鑫萍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周鑫萍,.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护理学报,2021.8. DOI:10.12721/ccn.2021.157076.
摘要:
探究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阶段的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对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50例患者,拟定2020年7月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将患者分成每组人数25人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研究组患者实施优化后的急救护理流程,对两组患者抢救流程时长、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流程时长、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流程时长、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数据分析结果,P<0.05。结论: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阶段的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对抢救成功率及预后情况起到显著的提高,应对其进行推广。
关键词: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预后影响
DOI:10.12721/ccn.2021.157076
基金资助:

急诊科室常用的抢救手段之一便是心肺复苏,此种抢救手段可以用于对中因素造成的患者跳呼吸骤停,例如严重心脏疾病,卒中疾病以及严重创伤等[1]。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心肺复苏措施使患者心跳呼吸通过机械化方式重启,以此挽救患者生命[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50例患者,拟定2020年7月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将患者分成每组人数25人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区间为20岁至82岁,患者平均年龄(58.3±5.9)岁,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原因:严重心脏疾病7例,卒中疾病8例,严重创伤1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区间为18岁至84岁,患者平均年龄(62.1±6.5)岁,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原因:严重心脏疾病5例,卒中疾病9例,严重创伤11例。患者一般资料分析结果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研究方法简析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分诊,将患者送入对应急诊科室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操作,抢救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实时观察,对患者使用各类监测仪器的方法进行规范,快速建立患者静脉通路,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用药。

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优化后的急救护理流程,即建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救绿色通道,由于此类患者病情危急,没有得到及时抢救则会造短时间内死亡,对此类患者抢救时,抢救流程时长应尽量缩短。急救绿色通道应可以优先调度人力和设备资源,有专门的抢救室、病房以及药物等。以此降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急救时在分诊、设备使用以及药品使用等方面产生的时间消耗。

急诊科室还应建立多个专门的抢救小组,每个小组应由1到2名急诊经验丰富的科室医生带队,除此之外还应配置2到3名急诊护理人员作为组员协助医生进行抢救。护理人员需对抢救护理工作进行协调,完成对患者的基础性护理操作,还应分配1名护理人员进行患者急救用药的管理工作,分配1名护理人员进行患者急救设备调度和使用的管理工作。在患者进入急诊科室后,抢救小组医生和护理人员应最快速度上台进行抢救,以此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护理人员应保证10秒内完成对患者血氧饱和度监测、心率监测以及心电图监测等机体体征监测,并将除颤仪准备就绪,在患者进入抢救室2分钟内建立患者静脉通路,并获取患者血液样本,抢救室床旁B超等影像学设备应在患者进入抢救室1分钟内准备就绪。

1.3观察指标界定

对两组患者抢救流程时长、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患者抢救流程为:接诊耗时、胸部按压耗时、心电图检查耗时、静脉通路建立耗时。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进行统计,抢救成功依据:患者脱离濒死状态,机体情况得到改善,身体机能逐渐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机体自发运动情况逐渐恢复。患者并发症类型为:抽搐、胸部不适、反应迟钝。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抽搐例数+胸部不适例数反应迟钝例数)/每组患者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患者抢救流程时长、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数据输入SPSS25.0统计学计算软件中进行数据计算分析,患者抢救流程时长数据使用x̄±s的形式进行表示,数据检验方法为t检验,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概率数据使用n(%)的形式进行表示,数据检验方法为x2检验,当数据检验结果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优化急救流程的研究组患者抢救流程时长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患者抢救流程时长,数据分析结果,P<0.05,详细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 1 两组患者抢救流程时长对比分析(x̄±s)

截图1737014093.png实施优化急救流程的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数据分析结果,P<0.05,详细数据2如下表2所示。

表 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截图1737014110.png3.综合讨论

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情况往往出现的较为急促,会在短时间内造成患者死亡的情况,这便需要我院急诊科室对急救护理流程措施进行不断优化,减少患者在急救流程中耗费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3]

实施优化急救流程的研究组患者抢救流程时长、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患者抢救流程时长、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数据分析结果,P<0.05。综上所述,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阶段的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对抢救成功率及预后情况起到显著的提高,患者抢救阶段所需时间得到明显减少,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降低,患者生存概率更大,对改善我院急诊预后方面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将优化急救流程在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急救阶段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端.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结果及预后观察[J].名医,2020(02):228.

[2]马静.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急诊心肺脑复苏抢救应用效果及预后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06):540-541.

[3]王蕊.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应用于急诊心肺复苏抢救中的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5):123-12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