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及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孙建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孙建芳,. 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及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7072.
摘要: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及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1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使用温肺健脾化痰方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穴位埋线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IL-4、IL-13均降低,IL-10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升高/降低水平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炎性水平,值得临川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穴位埋线温肺健脾化痰方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炎性细胞因子
DOI:10.12721/ccn.2021.157072
基金资助: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由肥大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共同参与的慢性气道炎性疾病,其特点为气道、气管痉挛和气道反应性增加,其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紫绀、胸闷等,严重时甚至可引发窒息症状。我国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为5.8%,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且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死亡率和患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本研究探讨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及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1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20-60岁,平均(43.59±4.13)岁,病程1-6年,平均(2.21±0.43)年;对照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21-62岁,平均(42.06±4.28)岁,病程1-6年,平均(2.83±0.41)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使用温肺健脾化痰方治疗,茯苓20g,瓜蒌20g,淫羊藿5g,地龙15g,厚朴15g,莱菔子15g,细辛10g,五味子10g,白芥子10g,葶苈子10g,法半夏10g,甘草10g及干姜8g,200mL水煎服,早晚各一剂。联合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穴位埋线进行联合治疗,穴位选取肺俞、膻中、定喘、足三里及丰隆,进针并行提插捻转法得气,将羊肠线埋于定位皮肤下后出针,常规消毒及压迫止血,1次/15d,两组患者均治疗三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比较。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哮喘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FEV1增加率大于25%;有效:患者哮喘症状和体征有所缓解,FEV1增加率在15%-24%之间;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为计量资料,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以x̄±s表示。临床疗效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百分比表示。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联合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联合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n,(%)]截图1737014635.png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  见表2。

表2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x̄±s,ng/L)截图1737014699.png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患者炎症和变态反应均可引发疾病,大部分学者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所导致,目前临床尚未有根治治疗方法。本研究中所用温肺健脾化痰方可发挥补脾和胃、调理肺气之功效,方中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瓜蒌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散结消痈,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厚朴健胃消食、下气宽中、燥湿消痰,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五味子养阴固精、保肝护肝、延缓衰老,白芥子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葶苈子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法半夏燥湿化痰,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防治肿瘤,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作用。

埋线治疗是中医学的精髓,可在患者体内长时间发挥治疗效果,是针灸减肥的延伸和发展,是一种融多效应、多疗法于一体的复合型治疗方法,其机理为多重刺激效应同时发挥作用,具有长效刺激的特点,穴位埋线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埋线针比毫针粗,故刺激量也比毫针大,故可产生更强的针感,可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减少患者因多次反复针灸所带来的痛苦,且穴位埋线价格低廉,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相对于中药组单独治疗,穴位埋线联合中药临床疗效更加显著。联合组患者IL-4、IL-13均降低,IL-10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升高/降低水平更加明显,表明穴位埋线可明显减轻患者炎性反应,此结果与王恩杰等研究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炎性水平,值得临川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桂娟.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新进展[J].医疗装备,2016,29(12):199-200.

[2]赵彩霞.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7):870-87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