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朱艳春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朱艳春,.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 信息通信与技术,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343.
摘要:
信息技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关键学科,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教育教学实践中,巧妙地融入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资源,有效扩展教学空间,进而提升教学模式的现代化水平,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实现。本文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促进初中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希望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具体应用
DOI:10.12721/ccn.2024.157343
基金资助:

前言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涵盖了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课堂,不仅能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丰富教学资源,还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同时,初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便捷性,推动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进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率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初中信息技术的意义

信息技术内涵丰富,涵盖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通过其应用,可以高效地进行课堂管理和信息采集。这一技术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还通过新媒体等方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初中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入为多媒体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整合各学科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能够将书本知识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和改良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元素的运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吸收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二、信息技术促进初中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概念的出现,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历来提倡“先学后教”。教师上课常常是讲得多,做得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基本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出现,将原来只能在课堂上进行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转变为课后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进行自学,返回课堂后,就可以将原来的习作带到课堂中,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问题来加强学生的学习,从而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在翻转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对如何将《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基本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应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利用书本在课堂中的自我学习,课前测验,任务导向,回顾旧知识,发现新知识,强化练习,完成任务,演示和评价,技能培养。上课前,学生先在“学习指南”或“教材”中预习新知识。上课时,教师以“课前测试”开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可以让教师知道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进行巩固。

(二)重视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的基本知识积累不足,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和学术信息,那么学生就很难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掌握这些知识,不能灵活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教学,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氛围。

例如,在与 word相关的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展示其他同学的优秀作品,并尽量选择一些趣味性、观赏性的内容,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同学们,你喜欢这些 WORD吗?你想不想做一个这样的 WORD?”好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提出问题则可以让他们紧跟教师的步伐,不断学习。再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超链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如:“你喜欢吃苹果,还是吃桃子?”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击链接,然后跳到相应的图片。课后,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做游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设计一款游戏,并选出最具创造性的游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超链路的使用中,从而获得胜利。

(三)精心备课,注重导入新知识的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知识是最重要的一环,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设计应该是这样的:老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参考教材和学生的基本学情,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新课的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在引入新课知识的时候,老师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系统性、关联性以及导入方式的趣味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开展有效的信息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在教学“文件(文件夹)操作”课程内容之前,老师经过认真备课,在教学活动之初,就将生活中的情景与学生联系起来:我们在家将自己的衣物叠放在一起,将夏季衣物放在一起,将冬季衣物放在一旁。有些人会把不同季节的衣物放在不同的格子或橱窗中。试问各位,为何要如此分类摆放?“对!”学生抢着说道。老师肯定地说道:“我们把衣服分类是为了方便使用,如果电脑里有更多的文件,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做?“对!”学生回答。然后,老师指出今天的话题:“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如何分类,如何从命名开始,如何分类档案。”最后,我们学会了如何在不同的位置之间移动文件。”因为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就引入了新知识,学生是带着目标来学习本课的,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四)改进教法,强化实践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第一个目标是指导学生多做动手操作。我们的教学宗旨并非要硬记命令。我们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二是实施多媒体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的普及,使得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日益活跃。多媒体技术是数字通信、通讯、电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营造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环境,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氛围,减少学习困难,使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三是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学生有相当多的自主决策时间,老师不能100%地控制。使学生能够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和操作,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所以,各班都要建立一个以任务为驱动的实习教学目标。

结语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方式,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展望未来,初中信息技术将继续在教育教学领域发挥巨大潜力,助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推动初中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荣.浅谈如何创新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科学周刊,2019(3):55-56.
[2]郑婷婷.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黑河教育,2018(3):80-8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