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课程,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将目光放在学生学习意识、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能力,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迎接未来生活挑战。创新能力是个体必备素质,包括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方向,故需要提高重视。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启发学生心智,体现教育创新性追求,培养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的新时期学生。
一、创新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重要性显著。过去教师所用的教学模式之所以教学效果不佳,原因包括两点:第一,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科学、不合理,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枯燥的方式导致学生比较抵触学习过程;第二,学生的学习十分被动,枯燥的学习过程无法让学生获得任何收获。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最关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追求便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造自主、合作、探究课堂。自主学习过程本质便是创新学习,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过程。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讲读教学模式,可以用微课配合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让学生提前对知识建立逻辑关系。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课前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交流与互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小组凝聚力,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多元互动,放飞自我,勤于思考。
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时候,教师提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用网络查阅导致白色污染、沙尘暴的原因。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前使用微课技术,在网络中下载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将这些图片放到微课课件,学生观看课件配合自己所调查的资料,了解了地球的污染情况。在微课资料的最后播放卫星拍摄的蓝色地球,呈现地球美感,让学生表现出学习积极性。学生被视频画面所吸引,主动阅读文章,有着微课技术的引导,所以学生很快就能了解篮、莹、裹等陌生字词,明白了文章所传达的精神理念,建立了深刻的认知。
二、创新教育在词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本身最大的特点便是各个知识点虽然看起来独立,却彼此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阅读是学习文本内容的过程,写作是诉说自身情感理解和描述事物的过程,看起来各自独立,但实则二者联系密切,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补充,写作则能检验学生的阅读素材储备。在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同样是很重要的构成。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构成包括语言建构运用、思维发展提高、审美鉴赏创造、文化理解传承。教师想要体现创新教育,就必须赋予词语教学全新的活力,让语文学习过程有生命、有意义。语文教学需要重视创新,词语教学同样需要重视创新,这样才能提高词语教学效率。创新教育在词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变音形意教育模式,实现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思维活力。
比如,在学习《草原》一课的时候,其中的“清鲜”是比较陌生的词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说一说草有什么味道,对于大自然的印象是什么,此时学生就会回答“清新、新鲜”。通过这样的引导教学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理解深度。
三、创新教育在拼音教学中的运用
(一)巧用图片构建生活与拼音之间的桥梁
拼音教学面向的是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此时的思维偏向于保守思维,整体比较被动。唯有动态信息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表现出学习热情,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可以使用图片引导的方法。
比如,在学习拼音“a、n、e”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呈现大白鹅游泳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大白鹅水中的倒影。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大白鹅的倒影和什么拼音相似?”此时,学生就会进程对比观察,发现“e”和大白鹅的倒影是一样的。趣味的教学过程深深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学生认真观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形成了创新学习素质与能力。
(二)使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非常好的教学形式,教师使用图片呈现各种生动情境,拉近拼音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距离。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能够展现灵活、生动的拼音学习课堂,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形成知识学习的向往,产生知识探究热情。
比如,在学习“m”和“n”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陕西地区居民居住的窑洞。学生被画面所吸引,集中了课堂注意力,表现出浓厚的好奇心,学生渴望探索知识,想要了解知识。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窑洞的特征,特别是窑洞门的连接特点和方式。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简笔画绘制窑洞的门。接下来,师生一起诵读儿歌:“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教师将简单直白的拼音内容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赋予了拼音教学生动、有趣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结语
总之,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出创新追求,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与能力,这是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的发展趋势。语文教师需要贯彻与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灵活教学,打造创新课堂,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范国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及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0(35):58—61.
[2]杨晓芳.浅议如何借助群文阅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