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调剂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通常情况下,调剂程序为收方、审方、复核、发药。中药物主要用于病情的预防或治疗中,如中药调剂出现错误,不光会对药效发挥产生消极影响,还会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基于此,本文特对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整改措施进行研究,希望能够降低中药调剂错误发生机率,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1、资料与方法
对某院中药房2017年9月-2019年9月期间出现差错的98例中药调剂差错进行回顾分析:登记不同类型的重要调剂常见差错,并对错误发生次数及发生频次进行准备统计,找出导致错误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有效整改对策。
2、结果
98例中药调剂差错中,漏配、配错错误较为常见,漏配错误发生27例,错误比例占总例数27.55%,错配错误发生21例,错误比例占总例数21.42%。
3、讨论
3.1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分析
3.1.1药名相近
中药种类繁多,且部分药物药品名称相似,还会存在一个药品有多个名字的情况,例如,补骨脂也被称之为破故纸,云故纸也被称为木蝴蝶,木蝴蝶有清热解毒功效,补骨脂有温肾助阳之功效,两种药物作用存在差异,如药物调配过程中不进行细致区分,便极易出现混淆现象,此外,杏仁、桃仁、稻芽、麦芽、草豆蔻、白豆蔻等药物名称极为相似,且不可混用在,中药调剂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
3.1.2药师工作态度不认真
中药调剂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对药师的工作态度有着极高的需求,药师工作态度直接决定中药调剂过程中是否出现差错,药师工作态度不认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调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态度不认真,调剂时不严谨,极易出现拿错药的情况发生;调剂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消极,时常出现错配、漏配的情况发生,例如多配或配少;调剂工作量大时,调剂工作人员不会对调剂好的药物进行复核;部分调剂工作人员凭借主观臆断进行配药,例如,将配药单上的15克配成实际的10g,并且在复核过程中不能够及时发现错误;调剂工作人员精神状态欠佳,情绪存在波动或带病上班,极易为调剂错误埋下隐患;当一张处方多剂量的时候应严格遵循规定配药,调剂工作人员不可主观臆断,才能避免失误的发生。
3.1.3药师专业知识不足
中医学对部分中药的煎煮方法有着极为特殊的要求,例如用先煎、后下、另包才能充分发挥药效。如药品调剂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不足,调剂过程中药物处理顺序错误,例如对紫苏子、砂仁等需要捣碎的药物处理不到位,对海藻、甘遂与甘草,丁香与郁金等配伍禁忌药物及超量药物不能够进行及时的反馈,致使错误发生。
3.1.4处方缺乏规范性
中药调剂中处方缺乏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脚注存在错误,部分药师不能够全面掌握中药炮制相关技术,不能够明确标注处方中间种药物的特殊要求,其次是剂量不清楚,不能够准确的标注处方剂量。此外,还存在上错药斗的情况发生,大多数中药饮片炮制之后外形极为相似,例如玄参、生地黄,葛根与茯苓等,因此,在装斗时极易出现错误。
3.2中药调剂常见差错的整改措施
3.2.1完善中药调剂规章制度
科室应完善中药调剂规章制度,这样一来,能够使要药师对中药进行调剂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降低调剂错误发生机率。中药调剂期间,药师应严格遵循配药单顺序进行调配,预防漏药的现象发生,并且严格遵循四查十对配药。收方之后应交由审方药师进行认真审核,仔细核对药物用量、用法、药名等信息是否正确、是否存在配伍禁忌及妊娠期妇女禁止服用的药物。最后的环节是核对,这一环节能够有效减少错误发生。药师应严格核对药物,并且科室内应落实双人核对药物制度,由一名药师进行调配,另一名药师对其进行核对,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药物入袋前应核对药物与药袋是否匹配,此外,应将需捣碎处理的药物打碎后再进行调配,发药环节应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信息进行仔细核对,并向患者交代特殊药品。
3.2.2完善奖惩机制
科室应完善中药调剂差错奖惩制度,对差错原因进行认真分析,针对工作认真且工作态度积极的药师应给予针对性奖励,针对初次出现调节错误的药师应给予提醒,针对多次出现调解错误的药师应给予适当的处罚,针对易出现错误的注意事项,可采取挂警示牌的方式对其进行提醒,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
3.2.3明确处方书写规范
科室应定期检查医生处方书写规格,针对书写缺乏规范性的处方应公布责令,此外,科室管理人员应向药师明确处方书写规范,不可用同音字代替药名,处方药名应与药典相吻合,从而避免配药错误的情况发生。此外,手写处方应字迹公正清楚,针对有特殊需求的药物应标明脚注。
3.2.4提高药师专业性
中医学博大精深,涉及的知识面极为广泛,中药调剂工作人员应不断丰富自身专业技能,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才能够为中药调剂的质量提供保障。此外,科室应定期对药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对其进行技能考核,从而使其专业素养可以提升。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降低中药调节错误发生机率,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完善调剂规范,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及职业道德修养,及时发现调解工作中存在的错误并向上级反馈,及时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调剂差错的发生,并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晓明.中药调剂常见差错与防范管理方式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8):119-120.
[2]邱艳艳.中药调剂常见差错的相关原因及其应对措施分析[J].光明中医,2019,34(16):2440-2442.
[3]刘正兵.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调配环节常见差错的原因和解决对策[J].智慧健康,2019,5(22):183-184.
作者简介:苏凤仙(1995-06)女,汉族,云南昆明人,本科,就职于云南新兴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中药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