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前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与训练情况普遍存在着整体知识水平的下滑,同时,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计算机技能的综合素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师资力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中职计算机专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学校要对其进行考试评价,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计划,让他们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加强教学实践,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参与各种技能大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增设实习课程,加强对技能的评价,指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为中职培养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人才。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滞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许多新产品和新事物都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例如AI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因此,教师需要在实训教学中注重讲解新事物新理念,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的认知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结合。但从当前实训课程的现状来看,其教学内容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只对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所讲授的内容与目前计算机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不相适应,教学内容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二)教学观念陈旧
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教育理念相对陈旧,未认识到作为学生“主战场”的电脑课堂,讲授理论知识的时间占了很大一部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训教学,没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不高,没有使自主学习的优点和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反馈机制存在问题
教师必须要知道学生的学习反馈,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使学习效果得到最大的优化。而在目前的实践教学模式中,无法对学员的实习过程进行及时的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更多地是根据学生的考试结果以及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这样的评估机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激励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会对教学反馈的可信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掘学生的真正学习需要,也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实践教学,训练的形式大于内容。
二、制定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教学策略
(一)运用案例化教学法,凸显学生主体性
在中职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个案教学法,就是把学生代入到个案的主人公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在运用案例化教学方式的时候,老师应该摒弃过去经常使用的僵硬式的教学方式,以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为先决条件,将目标案例中要解决的问题加以分类,再将其分解为学生也能够解决的基础子任务,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示范。有一点值得老师关注,那就是要严格控制给学生安排的子任务的难度,不要设置太难的子任务,这样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电脑的热情。与此同时,老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度,允许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中自主地求解,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进行思维。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回想并巩固所学到的一组有关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解题的骄傲感,增强学习的动力和自信。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目前中职教育的情况,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时,通常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碰到有些老师在计算机实习的实践教学更侧重于计算机的理论训练,太过复杂的理论教学,占用了很多的训练时间,这就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实习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老师讲解WORD操作技能等有关内容时,有的老师不太重视实际,而会选择先进行理论知识的串讲,在老师将所有有关的理论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之后,再引导他们做实际的练习。然而,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老师所教授的有关理论知识只有模糊的了解,难以对所学内容进行真正的理解和内化,更不可能在随后的实践过程中实现对所学知识及有关技能的熟练应用。为此,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使两者并行,让学生边学边做,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率,又能强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功能,提高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上的教学角色。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时,教师不能只将目标设定在学生是否已经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工作
混合教学模式的出现,为计算机网络培训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在线上自主预习阶段,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习流程、实训任务、教学资源等按照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分配,并把各种内容上传到学习平台,确保在流程的指导下,学生能够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在预习的时候,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下面的评论区里给老师提问,然后老师会在正式的课堂上回答。在课堂实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们的在线反馈以及学生们提出的一些困难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回答,确保他们能够从思想的枷锁中挣脱出来,了解课程的内容,并且能够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为使混合教学能更好地进行,教师可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选出一名同学担任组长,再由组长负责安排相应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并进行探究活动。应当指出,在进行问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将自己从训练中抽离出来,而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检查,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并针对他们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引导。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将会得到更多的知识,并在此期间进行线上与线下课程的延伸。老师们也可以从中挑选出难度较大的手术录像,并将其上传至教学平台,并将其作为学习任务。透过录影带,学员可透过影片提出问题,以达到整体提升之目的。
总结: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职教育所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多。在中职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已成为中职教育中的必修课。正是由于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所以计算机课程在中职院校的各个专业都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特别是实践操作课程更是受到了各个院校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黎珊仪.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9,(15):174-175.
[2]于洋,邵凌.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24):251-252.
[3]梁爽.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6(11):204-205.
[4]张丽敏.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初探[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06):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