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其开始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传输知识,不仅可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且对落实素质教育发挥作用。然而,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概念和定义比较抽象,给学生学习数学增加了难度,本文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打造趣味性课堂,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
由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和语文、英语等学科相比,具有抽象性特点,尤其是随着小学数学年级的升高,数学知识逐渐从形象化转向抽象化,知识难度加深。然而,小学生还没有完全建立高级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出现能力不足等状态,导致有的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和抵触心理。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不利用外在因素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以后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展趣味性教学,成为现阶段小学教学的重点。结合这种状况,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直观性使课堂充满趣味性,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困境。例如在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内容时,如果按照传统数学教学方式,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学生只是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套用这种公式进行练习,但一旦遇到灵活性强、稍有难度的数学练习题,学生就会一筹莫展,难以从数学知识点和逻辑推导能力上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知识。教师同时出示之前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内容,利用旧知识做好新知识铺垫,利用多媒体出示问题:(1)长方体的长为6cm,宽为4cm,高为5cm,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2)一个圆形扇面,半径是5cm,求这个扇面的面积和周长。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口头回答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路,为接下来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做好铺垫。之后,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纸筒、杯子、茶叶筒、圆形塑料积木等,让学生触摸这些实物,了解这些实物的特征,要想计算这些圆柱体形状的物体表面积,需要掌握哪些原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之后,学生进行猜想假设:需要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上下两个底的面积,最后将这些面积相加可以得出最终结果。这是教师通过PPT多角度展示,让学生观察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并指导学生利用实物进行小组合作,对已经组装好的茶叶筒进行分解,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亲自动手进行拆装,小组内经过讨论交流,得出结果:圆柱形茶叶筒的表面积:是一个侧面积和两个圆形面积的总和。利用这种实践操作的方式,用多媒体进行引导,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更清晰,在之后进行数学练习时面对灵活多样的问题可从容解决。不但提高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且在学习中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能力
数学,不仅是构建知识体系和思维逻辑的基石,更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然而,对许多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开拓知识视野的数学学习情境。在情境中,学生将不再把数学看作一个枯燥的学科,而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领域。不再被死记硬背的公式和机械式的习题所束缚,而是被鼓励追求探索和发现的乐趣。通过激发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为学生创设了“青青草原分地”的故事情境。有趣的故事,卡通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当学生还沉浸在故事中,出示问题:究竟谁分的地更大呢?你们想不想帮帮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就会产生探究的欲望,个个跃跃欲试,不自觉地主动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使他们成为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三、打造立体化数学课堂,营造优质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会产生枯燥乏味感,难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主动性。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的,导致不能进行深入学习,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而,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打造立体化数学教学课堂。在这种氛围下,可帮助学生开阔眼界,积累学习经验。例如在教学“圆”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动态的立体化内容,教师结合多媒体内容进行讲解和引导,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生日蛋糕、圆形菜盘等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圆形,并利用生日歌增强学习氛围,为学生营造“生日”氛围。并根据具体内容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同时,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反馈效果。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媒体资源,将数学教学与智能技术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视、听、说等方式打造智能化课堂,规避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弊端。
为了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发挥教学改革的作用,教师可在趣味性、动态性以及立体性等方面融入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查晓明.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情境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6):33-34.
[2]张秀莲.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