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犯胃型胃脘痛为胃脘痛的常见类型,其发生率相比其他证型更高,以中青年作为高发人群[1]。从中医学角度来看,胃脘痛大多数是因为损伤脾胃而导致气致,肝舒畅不利导致气机功能下降,此时肝失疏泄而遇阻发病。在临床治疗经验中,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西医治疗效果普遍较差,预后效果不理想[2]。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综合干预效果,本文简单分析中医治疗对于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干预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7年的6月份到2019年的8月份随机选取我院治疗的40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作为案例。采用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完成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男性患者分别有10例、11例,年龄中位数分别为49.65岁、50.39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对比价值,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西医治疗。才药物选用奥美拉唑胶囊,每次用药20mg,每天用药1次。
观察组应用中医治疗。具体措施涉及到汤剂和穴位贴敷两种。汤剂方案:方案名为柴胡疏肝散。采用陈皮、柴胡、川芎、制香附各10g、枳壳15g、甘草5g。用水煎煮后取汁用药;穴位贴敷:采用白芍、甘草、延胡索以1:1的比例加入姜汁调匀。并将药物贴附在胃腧、肝腧、中脘穴位进行治疗。每次贴敷1h,每天治疗1次。
1.3观察指标
以临床疗效、疼痛评分作为指标进行对比。
治疗效果判定:在干预后疾病症状完全消失,并且且各项功能恢复正常,被认定为显效;干预之后症状明显好转,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和阳性体征无改善,被认定为无效。疼痛采用VAS量表,评分0到10分,分数越高疼痛感越强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20.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所有的数据均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录入、计算与导出,数据由通过专业培训后的2名工作者录入,规避数据录入错误。计数的资料采用率方式进行表达,同时应用X2检验。计量的资料应用正态分布的形式进行表达,同时应用T值进行检验。检验的基础水准为P=0.05,低于该水准则证明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具备显著优势,数据差异满足P<0.05。见表1。
表1治疗效果对比2.2疼痛评分对比
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胃脘痛疼痛评分差异未满足统计学标准,P>0.05;干借助不同干预措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脘痛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满足P<0.05。见表2。
表2疼痛评分对比3.讨论
胃痛属于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类型,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饮食规律的改变,导致胃脘痛的发生率明显提升[3]。中医学中认为,人体属于一个整体性结构,其脏腑之间具备相互作用的特征,胃脘痛的疾病发病部位在于胃部,其主要作用在于协调脾胃之气。肝脏的疏泻功能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肝气会发生横逆,此时必然会导致肝气犯胃,失和而疼痛[4]。
中医药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主要思路在于活血止痛与健脾和胃。中医学中柴胡疏肝散属于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常用治疗方案,相关研究也比较多,整体治疗效果较好。该药物方剂出自于《景岳全书》,其原方是以治疗肋痛为主,寒热往来等症状[5]。药物治疗具备健脾和保胃的功效。当前临床中借助柴胡疏肝散治疗方案对于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治疗研究整体来看都比较理想,从肝论治情志不遂和精神刺激性的胃脘痛疾病治疗中,采用柴胡疏肝散均具备较高的治疗作用。另外,在柴胡疏肝散治疗基础上添加穴位贴敷治疗,其能够更好的将药物通透于皮肤,通经活络的同时更好的改善胃肠道损坏等症状,从而达到减少用药次数以及提升用药效果的综合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具备显著优势,数据差异满足P<0.05;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胃脘痛疼痛评分差异未满足统计学标准,P>0.05;干借助不同干预措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脘痛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满足P<0.05。该结果证明中医治疗方案对于肝气犯胃型胃脘痛具备较高的治疗针对性,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当中综合预后效果,可以作为常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方案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各项症状,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宏,李昳.顺气药膳粥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伴失眠的临床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v.5(04):75-78.
[2]魏小果.越鞠丸配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气犯胃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及对血浆MTL、VIP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4):333-334.
[3]付裕,李志.疏肝和胃法配合奥美拉唑治疗肝气犯胃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21(42):41-42.
[4]朱光祥,吕艳,潘红霞,etal.恒温温经姜疗联合经络拔罐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17):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