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探讨
吴鹏翔 张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鹏翔 张弛,. 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探讨[J]. 水土保持与应用,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22.
摘要:
在我国经济发展步伐逐渐加快的背景下,相较以往人们对于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现阶段的环保工作在逐渐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但由于人们过去对环保工作的忽视,使得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化,进而导致我国生态环境难以保持平衡,其中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愈加严峻。为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人们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来有效减缓水土流失情况,进而为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探讨
DOI:10.12721/ccn.2021.157022
基金资助:

引言

在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是其中重要的组成内容,该项工作的开展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可以有效减缓环境污染问题加剧情况,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友好型社会的形成。由此可见,水土保护工作的开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策略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1、水土保持的生态服务功能

1.1 涵养水源

水作为人们的生命源泉,是维系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当前水资源污染情况愈加严重的背景下,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与修复逐渐成为全球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以我国当前水资源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渐显现。当前我国淡水人均占有量仅是世界人口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水资源逐渐呈现极度短缺的状态,因此我国逐渐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工作有了高度的重视与关注。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实现有效涵养水源的目标。在植物生长期间,其根部会在吸收地下水分的同时,还会储存一定的水分。因此,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中,森林的构建可以有效涵养水源。当暴雨天气出现时,水资源在森林区域的流动速度将会大幅降低,而在这一流程过程中,水分可以缓慢的渗透在森林土壤之中,最终在林中溪流汇聚,有效储存水资源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洪水灾害发生的概率;但出于枯水期时,森林在暴雨时期所储存的水分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水分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河流干涸的情况发生。由此可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对流于水体流量进行有效的调节。

1.2 防风固沙

在以往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始终采用的是先发展后治理的手段。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森林乱砍滥伐的情况十分严重,导致我国土地逐渐呈现土地荒漠化,甚至形成严重的沙尘暴现象,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外,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为了有效治理沙尘暴,我国应即刻开展植树造林工作,以此减缓水土流失情况。由于植物根据可以有效保持水分,并对风中所携带的沙土进行一定的拦截作用,因此开展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工作,可以有效保持水土,降低风速,有效防风固沙,进而大幅避免沙尘暴的形成。

1.3 改良土壤

水土保持工作往往是通过侯建防护林的方式来改善水土流失问题。防护林的构建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外,其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落叶等物质还能为突然提供一定的养分,有效增强土壤肥力,从而有效改善水土流失问题,实现保护土壤的目标。

1.4减少自然灾害

森林作为保护人类的屏障与宝库,其不仅可以吸收大量的太阳能外,还具有较强的保持水土功效。一旦发生洪水等灾害时,由于森林具有减缓水流速度的作用,因此森林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幅降低因灾害对人们带来的不良影响。除此之外,在农业生产期间,森林的构建还能有效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效益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气候,为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提供有力的依据。

2、加强水土保持的有效对策

2.1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

水土保持的工作与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重要。要想提高当地人民生活用水质量,增强建筑抗风险的能力,水土保持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首先要善于利用工程建设(或非工程建设)以及水土保持工作来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另外,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大自然可以进行自我修复这一特性。在面临水土流失现象加剧的情况时,相关工作人员应通过加强水土保护工作中工程建设强度,以及实行工程建设责任制度等手段,来对治理水土流失的手段进行有效的强化。

2.2增强水土保持的研究力度

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整体工作成效,我过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方面的研究力度。在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相关研究人员应以各个地区的区域特征、气候特征以及土壤等方面为出发点,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来有效维护、改善当地的生态系统,进而游侠改善农田等出现水土严重流失的情况。同时我国相关研究部门应积极学习西方等先进有效的水土保持理念与方式,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原有的水土保持手段上进行有效的改善与创新,以此研发出适合我国的有效的水土保持手段与方法。

2.3树立全社会水土保持的意识

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外,还能有效推动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国家给予财政上的支持,还需要全社会的资金支持,以此为我国顺利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并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要想实现全社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首先全国人员应树立其相应的水土保护意识,以此有效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

2.4提高综合治理能力

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难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但由于环境自我修复能力较为缓慢,我国水土流失问题逐渐严峻,改善生态环境工作刻不容缓。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如此发达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应结合以往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成功的经验以及现代学科技术,来对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开展制定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策略。以森林用地被农耕大面积占据的情况,相关地区应采用退耕还林的方式有效改善水土流失问题;对于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应采用小流域治理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改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土工作具有有效改善土壤性质、涵养水源等特性。为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我国应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通过对水土保持功能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讨,针对当前环境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有效的手段与措施,以此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效率与质量,进一步为有效推动我国向生态文明建设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晓利,江勇.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0):29-30.

[2]王承海.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3):36.

[3]林整.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探讨[J].吉林水利,2019(11):42-4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