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循环的酿酒工艺质量管理研究——以米香型白酒酿造企业为例
​姜玉洁1 吴兆祺2 刘岗1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姜玉洁1 吴兆祺2 刘岗1,. 基于PDCA循环的酿酒工艺质量管理研究——以米香型白酒酿造企业为例[J]. 当代管理,2021.1. DOI:10.12721/ccn.2021.157001.
摘要: 酿酒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酒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领域。主要介绍PDCA循环在酿酒过程中的应用,最终得到PDCA循环模式能够有效地优化白酒的生产流程,持续改进和提高白酒的质量。
关键词: PDCA循环;质量管理;酿酒工艺
DOI:10.12721/ccn.2021.157001
基金资助:

1 引言

中国目前的酿酒业存在着掺假卖假等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消费者的生命安全。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在持续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对策、制定计划、执行计划、结果对比、经验总结的循环过程中一步步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质量安全管理。

本文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酿酒业,以期加强酒类生产的质量安全管理。

2 PDCA循环简介

PDCA循环是由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部分组成[1]。通过这四个部分的循环,质量管理在每一次的循环中都经过计划和执行,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在处理过程中解决一部分问题,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留到下一个循环当中,每次循环都在原有基础上进步,呈阶梯状上升,达到提高管理质量的目的。

3 PDCA循环在酿酒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3.1 计划

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

以米香型白酒为例,国家质检总局对米香型白酒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如下[2]

(1)实际的酒精度与酒瓶标签上酒精度不符。

(2)总酸、总酯不符合国家标准[3]

(3)固形物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

(4)杂醇油超出强制性卫生标准要求。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白酒的检测指标不合格可能由以下问题引起:配槽不足、酒曲产香能力差、摘酒方式不对、发酵周期短、温度低、蒸馏时温度控制不当,导致杂醇油含量过高。

3、找出解决影响问题的对策方法

(1)小曲清香型白酒的粮槽比不少于1:3。

(2)严格按照量质摘酒的方式分段接酒。

(3)保证发酵各阶段顺利完成、入窖温度不低于24摄氏度。

(4)在勾调过程中,正确使用添加剂的种类及用量。

(5)蒸馏的过程中控制好温度。

4、制定计划

根据上述对策方法,制定具体的计划。计划由白酒生产部门经理负责制定并执行,执行时间为1周。

3.2 执行

按照制定的计划执行,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在不断的时间和尝试中积累经验,必要时可请专家对员工进行培训。

3.3 检查

在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将检查结果与预期目标对比,如果符合预期目标,则将成功经验予以记录,以后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如果不符合预期目标则重新寻找解决方案。进行PDCA循环后,除杂醇油外,米香型白酒的各指标检测值均达到了国际标准,白酒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3.4 处理

l 标准化巩固成果

由于PDCA循环很好地提升了白酒的质量,因此将本次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在后续的白酒酿造中继续采用此次措施。

l 遗留问题转下循环

在此次循环中,杂醇油的含量超标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作为新问题,分析这一问题的影响因素,再次进行一次PDCA循环,直到该问题得到解决为止。

4 结论

本文将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与酿酒工艺相结合,对酿酒过程中各项指标不合标准的问题进行解决,从根本上提高了白酒的酒精度、总酸、总酯,降低了白酒的固定物。对于遗留的杂醇油含量超标问题,再次进入PDCA循环。这表明,PDCA循环模式能够有效地优化白酒的生产流程,持续改进和提高白酒的质量。

5 参考文献

[1] 程琢. 基于PDCA循环的项目需求文件质量管理模式[J]. 项目管理技术, 2019, 017(012):102-109.

[2]https://wenku.baidu.com/view/106260252af90242a895e570. html

[3] 无. 事件·新闻[J]. 新食品, 2013, 000(006):P.52-5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