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主要包括了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以及脑栓死等[1]。此病是因脑血液供应不足而造成的脑部病变。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的突然性降低或者停止,引发脑组织缺血以及缺氧,从而使得脑组织坏死发生脑梗死,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失语、偏瘫等。为此,本次对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 进行深入研究,其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治的1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90例和对照组90,其中对照组男性为56例,女性为34例,年龄为38岁至79岁,平均年龄为(63.45±5.76)岁。研究组男性为53例,女性为37例,年龄为41岁至77岁,平均年龄为(67.32±5.4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使用血塞通(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3020787,2ml(100mg)*10支)400mg加入到含量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混合,采取静脉滴注,每日1次;使用脑蛋白水解物(安徽城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702,5ml:5mg)120mg加入导含量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混合,采取静脉滴注,每日1次;使用辛伐他汀(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824,10mg)与肠溶阿司匹林100mg(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635,25mg)每日1次。同时结合康复训练护理,采取一致异常运动模式,促使患者达到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帖敷中医护理,选取穴位为中脘穴、 双天舒穴、 曲池穴以及 足三里穴。敷料方药为:制川乌、制南星、马钱子、吴茱萸、白芷、细辛、浮萍。按帖敷药物处方和组成比例批量予以投料,通过相关加工后制成药粉备用。
护理操作:药粉加1:1的醋、姜汁调合成糊状,采用专用穴位贴敷胶贴将药糊制成0.2 *0.3厘米的药帖,对中脘穴、双天舒穴、曲池穴以及足三里穴贴压稳妥即可。
相关注意事项::①敷药前需要采取护理评估;观察贴敷位置皮肤有无异常情况,将药贴敷在健侧内关穴进行试帖,30分钟后观察有无过敏现象。若无过敏则进行贴敷治疗。②女性患者处于妊娠期要严禁使用。③将贴敷位置完全暴露,并做好保暖和隐私措施。④药贴的摊制均匀,控制在 0.2到0.3厘米,确保一定湿度。⑤贴敷4h后为止。⑥观察患者有无出现若出现红疹、瘙痒等过敏现象,若发生则及时停止使用。
1.3 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则采取ADL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其中研究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为(56.78±3.32)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为(43.67±2.78)分,研究组生活能力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为:(t=28.722,P=0.001)。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则是脑部缺血和出血性损伤症状,其具有发病率高,病程较长以及致残率高等特点。怎样能够较好的地治疗护理该疾病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医学中一个难题。
穴位敷贴中医护理疗法是把中药外治与经络理论进行结合,经药物对穴位进行局部贴敷,长时间的对穴位进行刺激,可起到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的效果。此治疗方法不通过胃肠吸收,可有效避免了药物刺激肠胃,敷贴穴位能够起到局部药物浓度升高,则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相对较低,能较好的避免对肝肾等重要器官产生毒副作用,同时该治疗方法还具有无创、无痛,舒适度较高的优点,临床治疗上患者容易接受,且费用较为低廉。此次研究中,所选敷贴药物由制川乌、制南星、马钱子、吴茱萸、白芷、细辛、浮萍组成,以上几味药物合用可起到具升清降浊、醒脑开窍、祛风化痰、通经活络之功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2]。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得知,两组患者通过治疗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能力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加以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其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超. 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16): 254-255.
[2] 王琳, 聂容荣, 秦凤玲,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世界中医药, 2019,14(6):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