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医药发展的机遇及挑战分析
丁金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丁金华,. 疫情下中医药发展的机遇及挑战分析[J]. 当代中医药,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7104.
摘要:
在疫情下,传承与发展中医药事业,系统构建中医药的文化自信,是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战略,是落实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关键,有益于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应充分认识到后疫情时代中医药文化自信的两大价值维度,既要牢牢抓住后疫情时代给中医药文化发展提供的机遇,更要直面后疫情时代带来的挑战,从宏观视角国家层面到微观视角个人层面,系统构建加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建设的路径,促进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弘扬与发展,从而推动国家文化自信建设,服务我国健康事业。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疫情下中医药发展的机遇及挑战。
关键词: 疫情;中医药;发展
DOI:10.12721/ccn.2021.157104
基金资助:

1、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总书记强调的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发自内心坚定高度认同的心理特征。中医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一直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瑰宝。由此可以推断出中医药文化自信则是指高度认可中医药文化事业、高度确信中医药文化事业的价值。

2、新冠肺炎的临床特点

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表现与 SARS-CoV、MERS-CoV 患者相似,以发烧、呼吸困难等病毒性肺炎症状为主,并有双肺浸润等影像学特征。但新冠肺炎患者较少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等上呼吸道症状,表明SARS-CoV-2的目标细胞可能位于下呼吸道。首批新冠肺炎患者中有三分之一需要接受重症监护,其中大多数会发展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结构分析发现SARS-CoV-2可能能够与人类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体结合;体外实验发现瑞德西韦(Remdesivir)、氯喹对 SARS-CoV-2感染有治疗作用,这为新冠肺炎的治疗带来希望。但目前因新冠肺炎的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且尚无经过临床验证的特效药物,主要通过限制民众外出、区域隔离和鼓励民众带口罩、注意手卫生等措施减少该病毒的传播。

3、中医药行业规模及发展现状

中医药行业从传统医药行业发展至今,融入了诸多现代化新内涵,既包括以中医药企业为主体,中医理论为基础衍生出的中药及中医医疗器械行业;也包括以中医医疗机构为主体,诊疗为目的,针疗、推拿、康复等为特色的中医服务业。

在中医服务方面,全国目前拥有中医医院6万余所,中医机构中医药人员约30万人。2014—2018年我国中医医院数量呈现增长态势,在全国卫生机构中所占比例也逐年提高,且增幅较为稳定。但是从总量上看,2018年中医医院在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仅占6.09%,由此可见,中医医疗机构的规模尚有充足的提升空间,见图1。近5年来我国中医药人员数量逐年增长,在全国卫生技术人员中占比不断提高,但总占比仅在7%~7.5%浮动且增幅不大,反映出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步伐尚需加快的现状。

 image.png

图1 2014—2018 年中医医疗机构数量及所占比重

4、疫情下中医药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加强中医药质量控制和完善监管体系

加强中医药质量控制,从中药材原产地到生产、出口实行全面标准化管理。完善中医药监管体系,督促中医药全产业链中各企业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探索建立用于中药材、中草药和中成药的整体生产、流通和使用的追溯系统,对中成药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最后,推动中医药企业的信用纳入国家信用体系中,并公开其信用信息,对于违反诚信、道德行为的企业予以处罚。完善对中药质量安全的监督与管理的法律体系,加强对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4.2、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

围绕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加大对中医药科学研究投入与创新研发,建立起多学科相结合的科研平台,推动关于中医药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与落实。同时重视对中医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倡从儿童时期开始引导,中小学开设中医药相关课程,定期举行以中医药为主题的活动,使其接受中医药优良传统文化熏陶。加强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调整和优化中医药学科的课程结构。

4.3、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应注重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区、不同的情况下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活动。完善中医药服务技术培训,将中医药服务融进“互联网+”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立适应不同需求层次的中医药技术培训组织机构,提高特色中医诊疗技术服务能力。一方面严格把控中医药服务人员相关技能知识的考核,巩固和提高其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中医药医疗机构的诊疗条件,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4.4、推动中医药与国际接轨

中医药发展应注重与国际方针政策更好的结合,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沟通与交流,把中医药纳入与国际合作的重要项目,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国际中医药立法,为中医药“走出去”营造良好环境。同时,建立国际中医药信息中心,促进国际上中医药领域的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此外,鼓励中医药企业“走出去”,与国外顶尖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开展中医药研发,生产高科技中医药产品,增强中医药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打造中医药国际品牌。

4.5、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进中医药企业和中医诊疗机构,培育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企业文化相融合

中医药企业和中医诊疗机构,以培育中医药事业为核心,更应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打造本企业文化与中医药文化自信相融合的核心价值观,重视中医药文化内涵软硬件建设,如设计中医特色建筑、出版中西核心理论刊物,诊疗中因地制宜推出中医诊疗方法等,利用中医药文化自信建设探索创新跨界合作举措,打造专属本企业品牌的建设意识和加速中医药标准建设。

5、结束语

在此次疫情中,中医药在防疫抗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引起了国内外巨大的关注,吸引更多的人主动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鉴于这一契机,亟须从加强中医药质量控制和完善监管体系、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与国际接轨、加强中医药对外宣传等方面进行改进来推 动 中 医 药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慧敏,胡云梦,郭冬梅.基于PEST法对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环境的分析[J].中国药物评价,2020,38(02):85-89.

[2]段源玲,王钰茹,田娟.疫情下中医药发展的机遇及挑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2(10):7-8.

[3]雷威.疫情时代中医药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创新路径探讨[J].中西医结合研究,2020,12(03):208-21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