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绘本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育模式创新下的课堂教学新途径,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绘本以其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绘本的语料真实,表达方式地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和表达能力。因此,将英语绘本与主教材进行融合教学,对主教材是一种有效的补充与拓展。
一、主题意义概述
主题意义是教育内容与教学实践中的核心要素,关乎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情感共鸣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在教育活动中,主题意义不仅承载着学科知识的传递,更蕴含着对学生全面发展、思维拓展及情感教育的深远影响[1]。
主题意义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媒介,更是思维发展、情感教育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高度重视主题意义的挖掘和探究,为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主题意义探究下小学英语绘本与教材融合教学方式
(一)课前阅读关联绘本,激活单元主题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教材往往遵循故事时间脉络,将听、说、读、写等核心语言技能拆解为一系列细化的学习活动,旨在各个知识单元内精准培养学生的特定英语技能[2]。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听说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读、写、看等技能的发展,这导致学生难以对单元话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引入了丰富的绘本资源,这些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情境,有助于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为深入理解单元主题内涵、高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以人教版“How can I get there?”为例,该单元通过麦克、吴斌斌和机器人Robin的对话,介绍了“crossing、turn right、follow me、Where is the……?”等词汇,体现了“遵守交通法规,培养安全意识”这一主题。因此,为了深化这一主题的教学,教师选择了与交通规则相关的英语绘本《Look, it turns red》进行辅助教学。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绘本,并将绘本中不认识的英文词汇写在黑板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绘本内容。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如“Susie在故事中犯了哪些错误?”或“交通警察是如何恢复交通秩序的?”等,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这种师生间的互动问答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回顾绘本内容,还能自然而然地引出并深化本单元的主题内涵。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教材中的词汇和句型,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If I cross the road when the light is red, is it right? Why not? Where should I cross the road safely?”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在了解交通规则的基础上,对行驶路径进行规划,从而加深对“turn left”“turn right”等指向性词组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交通安全这一专题的实际情境,灵活调整教学活动,逐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绘本转向教材中的相关篇章,为深入学习教材内容奠定坚实基础。
(二)绘本创设教学情境,充实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教学承载着更为重要的使命——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其思维与认知的自然发展规律,设计并实施探究式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确保他们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中获得全面提升[3]。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并充分利用其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将英语学习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已成为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在这一策略指引下,将富含相同主题意义的英语绘本故事融入课堂教学,成为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情境创设方式,不仅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通过对英语文本与绘本故事的深入剖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单元主旨的理解,还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人教版“How do youfeel?”为例,该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情绪,并学会如何缓解不良情绪。为了回应这一主题,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通过一段英文会话引入单元内容,并设问:“Why did Sam and Sarah have an argument?”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教师引入了绘本《Sophie's Angry Moments》,并选取了其中描绘菲菲愤怒情绪的生活片段,围绕“如何有效应对愤怒”这一主题与学生展开深入探讨。教师以提问为引子,如“What would you feel if someone broke your favorite toy?”这样的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展开了一场富有启发性的对话,对自己的情感经历进行反思与分析,为《抑制负面情感》主题的展开做好铺垫。
随后,教师设计了角色扮演的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Sam和Sarah,在情境中重现“争夺玩具”“为了抢爆米花”等事件。学生将自己在绘本中获得的启示与灵感,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尝试用新的方法来应对自己的愤怒。
为了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教师继续提出问题:“What should we do when we feel afraid?”利用问题创设交际情境,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思想,探讨克服畏惧情感的方法。在交流中,学生不仅拓展了单元话题,还确保了话题的完整性与深刻性,;同时,这一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素质与交际能力。
(三)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阅读
绘本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资源,承载着丰富的信息与故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词汇量相对有限,他们在阅读绘本时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问题的设置,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主动阅读绘本,寻找答案,深化理解。
以人教版“My home”这一单元为例,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了一本与单元主题紧密相关的儿童绘本《I love my home》,这本绘本的故事情节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为系列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当学生开始接触这一单元时,我首先抛出了这样几个问题:“What makes you feel at home?”“What can you do at home?”以及“If this were your home, how would you feel?”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将绘本中的故事与教材内容、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想象自己在相同情境下的心情与行为。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学生不仅能够在词汇学习与阅读过程中,将绘本故事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还能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从角色的角度去体会角色的情绪与感受。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还促进了他们情感与思维的发展,为他们的英语学习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主题意义探究下小学英语绘本与教材融合教学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素养。通过课前阅读关联绘本的方式,教师不仅能够有效地激活单元主题,还能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情境,而通过引入与教材主题意义相符的英语绘本故事,创设独特的教学情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为他们的英语学习之路增添了无限可能。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实践这一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沛. 基于单元主题意义探究英语绘本与教材融合教学——以译林版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8 Birthdays的教学为例 [J]. 小学教学参考, 2023, (03): 7-9.
[2]高茹.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绘本与教材语篇融合教学实践——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5 “Signs” 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为例 [J]. 校园英语, 2023, (48): 70-72.
[3]葛连干,羊秀明,周正荣. 绘本与英语主教材多维度融合教学实践探索——以《外教社朗文小学英语分级阅读》与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 [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23, (04): 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