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张玉萍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玉萍,. 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中医药,2021.12. DOI:10.12721/ccn.2021.157082.
摘要: 总结中风偏瘫疾病特征,分析中医针灸治疗效果。方法:查阅50例中风偏瘫患者临床数据,一组开展中医针灸及康复训练,为观察组,一组开展康复训练,为对照组。结果:明显改善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Fugl-Meyer量表评分,P<0.05。结论:中风偏瘫采用中医针灸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获得患者满意。
关键词: 中医针灸;中风偏瘫;临床应用效果
DOI:10.12721/ccn.2021.157082
基金资助:

急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容易导致患者残疾以及死亡,其中常见中风偏瘫患者。分析得出,为中风偏瘫患者开展康复训练,效果不够满意[1],因此临床上提出了联合治疗方案,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研究对患者疾病进展的预防以及控制效果。选取50例患者,总结了中风偏瘫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疗效。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于2019年1~12月选择50例中风偏瘫患者临床数据,均知情,分组依据是治疗方式不同,观察组25例各项数据:男女分别是13例、12例,年龄从49岁至86岁,中位62.5岁,对照组25例各项数据:男女分别是14例、11例,年龄从48岁至85岁,中位62.0岁。比较二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一组开展康复训练,为对照组,初期,对患者体位进行定时更换,观察患者舒适情况,为患者合理摆放体位,被动活动患者关节,训练患者采取抗痉挛体位,循序渐进,逐渐为患者提供起坐以及行走训练,训练患者日常行为能力,适当对患者运动平衡能力进行强化,同时强化患者协调操作能力,训练患者上下楼梯,促进患者预后效果改善。

一组开展中医针灸及康复训练,为观察组,在以上训练完成前提下,针刺患者大椎、百会、膻中、气海、内关、合谷、曲池、曲泽以及手三里等,若患者迟缓,增加针刺阳陵泉以及昆仑,若患者痉挛,增加针刺申脉、照海、局缪,若患者存在吞咽障碍,增加针刺水沟以及哑门,若患者存在言语障碍,增加针刺廉泉。主要治疗原则是补虚泄实,得气后,实施30min留针操作,行针1次15min,若患者气血亏虚,利用艾柱灸神阙以及关元。

二组患者均需要开展连续30d治疗。

1.3效果分析[2]

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显效:分数减少>80%或者10分之内;有效:分数减少>60%或者30分之内;无效:其他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是前二者相加所得。

1.4统计学办法

参照统计学软件SPSS22.0,用(%)表示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x2以及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照,明显改善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Fugl-Meyer量表评分,P<0.05。

表1 二组疗效数据对比截图1737021178.png表2 二组安全性及Fugl-Meyer量表评分对比截图1737021248.png3 讨论

分析中风发生原因,是由于患者劳倦内伤、气血内虚、日常饮食不节等导致,患者存在忧思恼怒等情绪,导致患者脏腑内阴阳失调、气血逆乱[3],从而发生脑脉痹阻或者血溢脑脉外现象。

中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容易复发,患者容易出现残疾以及死亡。对于中风患者来说,约80%在治疗后出现后遗症,常见功能肢体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针对于此,临床上提出了康复理念,随着其持续性发展,对于中风偏瘫患者来说,不断完善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4],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不断强化以及恢复。

目前临床主要利用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改善,属于康复治疗措施,康复运动可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良好改善,可对患者机体肌肉力量进行适当优化,有利于明显恢复患者患肢,可对患者因疾病导致神经损伤的部位进行良好改善[5],最终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临床实践证实,对于中风偏瘫患者来说,开展单纯康复训练,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式,为患者提供综合性治疗。

在中医学上,中风属于痉病,阴虚血少以及气滞血瘀属于该疾病患者病机,患者由于长时间患病,形成了脉络闭阻以及筋脉失养,利用针灸治疗,借助不同穴位,可发挥活血荣筋以及舒经活络效果,对异常机体筋脉恢复可起到良好改善作用。为中风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效果良好,临床性体位包括良肢位,可抑制患者痉挛,避免患者发生肌肉萎缩,尽快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当代医学理论认为,利用针灸治疗,可为患者调理气血、疏经通络、调节阴阳以及泄实补虚,可对患者机体中枢神经兴奋性进行有效提高,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局部神经系统肌肉兴奋感受,可明显改善患者机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利用针灸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方式,可将患者康复效益明显提高,可将患者机体功能有效改善,逐渐恢复患者肌肉力量,针灸治疗可起到疏通经络作用,可活血化瘀以及补气通络,可将康复训练治疗效果间接提升,从而循环性提升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本组实验结果:明显改善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Fugl-Meyer量表评分。

综合以上数据得出,中风偏瘫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者满意,可促使患者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Fugl-Meyer量表评分,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张红艳,张双飞.针灸治疗中风偏瘫选穴规律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3).

[2]周愚.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19).

[3]毕国峰.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29-30.

[4]唐军.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观察[J].健康之路,2018(6).

[5]马明祥,王梅英,罗文红,等.早期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98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