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深度学习研究下的语文创新意识培养
张克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克东,. 浅析深度学习研究下的语文创新意识培养[J].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2021.12. DOI:10.12721/ccn.2021.157116.
摘要: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使得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成了初中教师的重要教育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深入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切实落实创新教育,使学生在所学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在知识反思过程中发挥创新精神,不断培养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保证了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语文;深度学习;创新意识
DOI:10.12721/ccn.2021.157116
基金资助:

引言:深度学习状态是源自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说法,它面向学科素养,要求教师以更高的教学质量为目标,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语言技能和学科思维的提升,这是素质教育的大势所趋,也是初中语文教师毕生追求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学好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各方面的开拓和创新,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自我探索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

一.深度学习和创新意识发展的基础——整合教学内容

我国历来实行“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师们热衷“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然而,这样的方法并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新思考教学计划和职业定位,紧跟时代步伐,用新的方法客观地分析教学内容,并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素质教学的标准为基础,整合教学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探索和分析教学内容,整合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发展的教学内容,还可积极运用网络渠道,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将自身学习需求和网络、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起到培养创新意识的作用。

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论语十则》之前,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渠道,收集与文章教学相关的内容,如孔子生平经历、论语的背景、“忠孝仁节义”主题的影视片段或者歌曲等。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将自己查到的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进行课文内容的系统讲解:学习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深化学生的课堂体验;感知《论语》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在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之下,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学习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的智慧结晶;讲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互相交流,思考孔子的思想是怎样表现的?孔子的思想对现代的我们有什么影响?将知识融入生活实践中,启发学生思考,深化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深度学习和创新意识培养——通过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创新意识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对学习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深入思考,才能培养创新意识。在此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运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索性讨论,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分段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段落大意,了解这一篇文章记叙的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展现了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从探究中,学生们知道了作者臧克家先生被称为“农民诗人”,他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也是和他一样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用心去感受课文,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去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精神含义——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和革命精神,还要体会典型事例和精练如诗一般的语言,这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教师和课文之间的交流,还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精神层面,感受了臧克家先生精妙的写作技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深度学习和创新意识培养——开展联系生活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综合实践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符合深度学习和创新思维发展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联系生活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创新意识,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是语文知识的具体运用,即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度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过零丁洋》这首诗词时,可以组织一次演讲或者论谈活动,主题是 “那些古诗词里的家国情怀”,要求学生积极将课内诗词和课外诗词结合起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发表自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期待,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喜与忧,也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决心,学生通过倾听大家的见解会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明白国家祸福与自身发展是并驱而行的。在学生演讲或者论谈的活动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写下了各自的心得体会。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来组织语言,并能拓展课外的内容,培养了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反思能力,促进了自身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理解课文主旨,我们可以促进自身思想意识的提升,并且能在知识的运用中深化课文主旨,通过反思的过程又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因此,可以说深度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通过深度学习理论,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培华. 基于深度学习视野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 读与写,2020,18(24):50.

[2]粟瑜澜. 简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 中外交流,2020,28(4):1192-1193.

[3]张作鸿. 基于初中语文教学技巧及创新教育的探讨[ J]. 新课程 (下)2019. (06)02-13 [4]韵菊香. 扬创新之帆,行语文之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教育[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19. (02)03-0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