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视域下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张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毅,. 人工智能视域下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 人工智能研究,2024.3. DOI:10.12721/ccn.2024.157409.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智慧教育”理念的产生与落实,由人工智能延伸的教育媒介的发展也推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强调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活动的“生态平衡”、教学主体与教学环境的良好互动、教育者角色关系的生态平衡等。本文对人工智能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语言生态学与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等相关概念进行剖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工智能视域下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的特征和应用现状,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视域下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等构建,并从树立生态型思维创新教学理念、依托智慧型技术优化教学生态、创造互动型课堂遵循教学规律等方面提出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应用途径,以进一步优化大学英语生态教学,为大学生英语学习创造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改变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下降问题。
关键词: 人工智能;智能教育;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教学模式
DOI:10.12721/ccn.2024.157409
基金资助:

一、人工智能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新的热点,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新算法、新应用应接不暇,语音转换文字并实时翻译、Alphago、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语言翻译、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也被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与自然智能(natural intelligence)相对应的概念,是指机器展现的智能,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正式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人工智能也正式成为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因涉及到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神经科学等多学科而成为一门前沿交叉学科,人工智能是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理论,通过研究设计出能够体现出某些类似于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系统,采用人工的技术和方法模仿并扩展人类智能,促进机器智能的发展。正如戴永辉等(2018)所说,“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数据处理、算法、深度学习方面取得飞跃式发展,解决了诸如推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感知以及移动和操纵物体等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发展到现在,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重要核心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医疗、工业、农业等多种行业和领域,各个行业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以解决破解行业难题、探索开拓行业方向。

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教育界也不断反思改革,思考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面向大众的精准化、个性化教育,人工智能技术以大量数据资源为基础的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核心技术的发挥也促进了现代教育的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发展,将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的信息化和智慧化发展,因而发展出“智慧教育”概念,继而发展出智慧学习、智慧课堂、智慧校园等全新教育理念,智慧教育理念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诸如google、Minecraft(AIX)、Facebook(FAIR Team)等互联网知名公司都投入到教育领域,并研发出了多种AI教育软件,国内百度、腾讯、科大讯飞等科技公司也相应开发出了海量学习教学软件和资源,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情感计算、人机互动、深度学习、机器人学习等应用情景让智慧教育理念得以实施,也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革新进步。

二、语言生态学与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

生态学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十九世纪中叶提出的,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各领域专家讨论,并将其原理应用到各个学科中,197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豪根(E•Hangen)将生态学理论与语言学理论相结合,提出“语言生态学”,将语言和言语社团隐喻为生物和自然环境,认为语言生态学要研究“interaction between any given language and its environments”,即特定语言与其言语环境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语言生态学能够促进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与语言环境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互动,也能够引起人们对语言环境的重视,语言生态学产生了“韩礼德模式”和“豪根模式”,“韩礼德模式”强调语言在生态问题中的作用,突出语言和语言学家的社会责任;而“豪根模式”则强调语言生态平衡对人类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强调关注语言生存发展状态、语言多样性和语言发展的生态平衡等。随着各国学者对语言生态学的研究探讨,语言教育生态学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注意,教育生态学认为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构成要素应包括教学活动参与主体和中介,也要包括教学活动开展赖以生存的情境和环境,要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生态平衡,布朗强调了教师在教育中的协调作用,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生态智慧,弗莱尔在《21世纪生态语言学视角》中深入研究生态语言学原理,为生态教学模式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遵循外语学习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运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形成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常态。教学方法的改进还应注意吸收国内外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理念,使用符合新一代大学生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语言生态学、生态语言学和教育生态学等学科理念指导下,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始终以生态型思维作为主线贯穿英语教学活动全过程,将英语、环境、教师和学生等联合成动态平衡的立体多维系统,体现在具体教学实践方面,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促进参与英语教学活动各要素的和谐共存、良好互动,实现英语教学活动“生态系统”的平衡,帮助学习者开展和谐、动态、平衡的互动交往活动,促进学习者能力的全面发展。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强调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教学环境(语言学习环境、课堂教学环境、学校学习环境和社会语言环境等)的生态平衡,强调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的生态平衡,强调要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促使学生在和谐的生态环境中全面提升自身英语核心技能和综合能力。

三、人工智能视域下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的特征和应用现状

(一)人工智能视阈下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特征

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从生态学角度对语言教学学习环境和语言教学学习要素进行考察,展现了语言教学活动全要素的动态平衡和时空流变性,全面考虑了英语教学中学生、教师、语言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具体来说,这一教学模式的特征主要有:一是宏观整体性与微观平衡性的统一,即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注重语言教学学习环境宏观系统的整体平衡,关注语言教学活动内部各要素的动态平衡和良性互动;二是开放性与互动性的统一,即大学英语生态模式并不是固定的教学流程或其他固定模式,而是一个开放系统,可以根据时代发展和教学环境的改变而调整变化,其内部要素的数量及互动关系也是在动态平衡和辩证发展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变化;三是创新技术与教育核心理念的统一,即大学英语生态模式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技术的应用在大学教与学中都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是在教育教学方面,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等核心理念仍不能舍弃,所以大学英语生态模式能够实现创新技术与教育核心理念的统一。

(二)人工智能视阈下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应用的现状

当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生态型思维体现并不明显,但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宏观趋势下,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有所改善,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的应用逐渐得到普及。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就是大学英语课堂结构的生态失衡,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原有的教学主体二维模式,也改变了传统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手段等,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把握不准,出现教师地位缺位、学生权利越位等失衡现象,出现网络教学资源与教材资源不统一、不对应等偏差现象,导致语言教学生态结构有所失衡;二是大学英语教学主体的生态失衡,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大学英语教师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主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基础上,有效整合教学辅助技术和教学信息资源,而是全面依赖人工智能技术,依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语言学习指导,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主体让位给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现象出现;三是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生态失衡,语言教学环境是一个内涵涵盖较广的范畴,语言环境、课堂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语言环境等都对学生大学英语学习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大学的英语环境仍有所欠缺,即使在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很多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所打造的语言学习环境等仍处于游离状态,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没有深度融合到大学英语教学中。

三、人工智能视域下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途径

陈建林、史光孝(2009)提出,“将人工智能与大学英语教学深度融合,构建生态教学模式,有望帮助学生更新英语学习理念、方法和内容,激发其英语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英语学习成效。它是直接建立在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框架基础上,包含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教学模型。”因此,我们对人工智能视域下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的应用途径进行了具体研究。

(一)树立生态型思维,创新教学理念

人工智能视域下,教育资源能够最大程度实现最优配置和整合,通过多种信息设备载体教师和学生能够获取到更多信息和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空间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人工智能技术处在快速发展中,其在教育学界的应用却无法实现及时更新,特别是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和价值,所以,高校及其教师应该提升人工智能相关信息素养,将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最大可能地、创新性地应用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教学过程、教学评估,还是在教学环境营造、教学主体分析等方面,英语教师要树立生态型思维,在英语教学中能主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统筹英语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注重课堂氛围和环境的营造,探索构建生态型思维指导下的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英语教学生态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尽可能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广泛使用教学和学习管理软件,通过开发智能场景和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混合教学模式等促进学生内在学习驱动力,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等,也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信息意识和生态型思维,根据自身认知水平和风格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和手段开展个性化学习,注重英语学习系统的生态平衡,以进一步提升英语学习效率和结果。

(二)依托智慧型技术,优化教学生态

人工智能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效果远超过传统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支持优势,特别是在大学英语生态模式构建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和生态型思维融合基础上,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全方面为英语教学主体因素、物质环境因素和精神介入因素等等提供技术支持和优化,远比传统互联网技术所提供的教学物质环境因素支撑更加全面。首先就是对教学主体因素的技术支撑,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学习者画像,深入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等,进一步对学习者的学习模型进行构建,教师可以根据对不同学习客户端、社交媒体上学习者的学习记录数据分析及学习者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进行个性化教育,调整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学习者中心提供符合其个性化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等;其次就是对教学过程及物质环境的技术支持,环境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贯通大学英语教学的教与学,也能实现情境、协作和意义建构等,各种教学和学习管理软件也能为师生提供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定制化的学习方式也能够为学生推送量身定做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实现碎片化学习,促进学生之间模拟合作学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转向深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能够拓展其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够协调不同学习平台、不同系统软件和信息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输入,让学习过程更加地轻松自如,也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最后就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估,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借助大数据分析对教和学进行精准评估,对学习效果和整个教学生态进行动态评价,从而通过评估、预测等实现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进一步改善教学模式和教学、学习过程,在人工智能监管、评估教学过程基础上,再对教学生态进行优化建设,让英语生态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系统,不断进行科学、动态调整,并呈现螺旋上升态势。

(三)创造互动型课堂,遵循教学规律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方式,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师的生态教学,为大学英语生态教学创造了全新的环境,但是语言教学是教育活动,必须围绕着教育主体展开,教学也要符合教育规律和二语习得规律,要在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开放可持续的语言学习生态环境中,注重师生的互动,凸显“教师+人工智能延伸媒介”的指导地位,注重学生在海量资源和多种系统平台中的动态学习,以实现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和良好师生互动体验中的学习内化,坚持英语教师在智慧课堂设计和活动组织中的引领者角色不变,坚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语言内化不变,坚持二语学习者的环境营造不变,依托人工技能技术打造更加真实的虚拟母语环境,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英语课堂延伸等等,让人工技能技术发挥“脚手架”作用,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规律开展英语教学。

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收集并整合各类网络资源和学习者的学习数据,通过深度学习挖掘特征数据,通过延伸出的教育媒介提升人类认知水平发展空间,为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大学英语教学学习环境,实现英语教育教学活动内全要素处于动态变化发展的和谐生态环境中。在人工智能视域下,我们探索构建多维动态生态思维范式和生态教学模式,推进人工智能与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良性运转和发展的生态系统构建。我们基于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宏观整体性与微观平衡性的统一、开放性与互动性的统一、创新技术与教育核心理念的统一等特征和现状基础上,从树立生态型思维创新教学理念、依托智慧型技术优化教学生态、创造互动型课堂遵循教学规律等方面提出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应用的具体途径。

参考文献

[1]吴晗.新媒体时代高校英语教学的生态特征及教学模式探讨[J].环境工程,2022,40(5):283.

[2]李建勇.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特性及生态课堂构建[J].环境工程,2022,40(9):309.

[3]靳成达.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报,2022,38(5): 77-80.

[4]马玉慧,柏茂林,周政.智慧教育时代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发展路径探究——美国《规划未来,迎接人工智能时代》报告解读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7(3).

[5]戴永辉,徐波,陈海建.人工智能对混合式教学的促进及生态链构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2).

[6]陈坚林,史光孝.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外语教学模式的再思考———以DDL为例[J].外语教学,2009(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