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我国的医疗技术在不断发展,对于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者来说,通过颅脑超声进行诊断,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诊断价值较高[1],本次研究,笔者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这一期间内,一共收治了200例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者,以诊断方法的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展开对照研究,将颅脑超声诊断结果和MRI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这一期间内,一共收治了200例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者,以诊断方法的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分别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通过MRI诊断,观察组患者通过颅脑超声进行诊断,观察组中年龄组成为2d到30d不等,组间的平均年龄为(15.46±1.29)d,对照组中年龄的组成在1d到28d不等,组间的平均年龄位(14.89±1.35)d,所有患者在接受研究之前均得到笔者的通知,在经过患者同意之后,并在同意书上签字,并且笔者将此研究上报给我院的伦理委员会,经伦理委员会同意后,笔者才开始进行研究,研究之前,笔者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了解,包括:年龄、学历等,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颅脑超声诊断:利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将探头的频率调节为7MHz,患者在诊断过程中采取仰卧位,患者在休息状态下,对患者做冠状位以及矢状位探查,将聚焦以及增益进行调节,选择合适的耦合剂,涂抹检查仪器,使用探头扫查患者颅内组织,将检查后得到的成像尽快传输给工作站,尽快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笔者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统计分析数据,卡方值代表测量数据,卡方值验算t值,X±s代表计数数据,通过对χ2的值进行计算,X2验算计数数据,当P<0.05时,我们则认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阳性例数为12例,阳性诊断率为12.0%,对照组患者的诊断阳性例数为6例,阳性诊断率为6.0%,通过颅脑超声诊断的阳性检出率要高于MRI诊断,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比较,差异明显,经统计学计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新生儿患者发生颅内出血比较常见,对于新生儿患者来说,该病属于一种常见的脑损伤,导致该疾病发作的主要因素是产伤以及缺氧情况的发生,新生儿患者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会使患者发生死亡,也是新生儿患者死亡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以对患者的颅内出血位置进行确认[2],颅内出血一般会包括几种: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下出血、小脑内出血,其中,比较特别的出血是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该病的发作高峰期在新生儿出生后三天内,所以,对颅脑出血患者应该及时的诊断,确认出血位置,从而制定出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颅脑超声诊断以及MRI诊断是临床中的两种常用诊断方法[3],通过颅脑超声对新生儿做冠状位以及矢状位探查,对患者颅内的中心位置进行扫描,可以清晰的发现患者的颅内中心的成像,并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通过MRI方法进行诊断,可以降低误诊率,也可以对病灶进行清晰的显示,但是阳性检出率相对较低[4],本次研究,笔者得到的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诊断阳性例数为12例,阳性诊断率为12.0%,对照组患者的诊断阳性例数为6例,阳性诊断率为6.0%,通过颅脑超声诊断的阳性检出率要高于MRI诊断。
综上所述,颅脑超声检查方法可以对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者进行诊断,优势众多,包括:经济性强、损害性低、操作性强、可以重复扫描、可以床旁诊断,通过颅脑超声检查,检查结果和MRI检查结果相比,前者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可以作为临床中首选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姚正丽.颅脑超声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2):562-563.
[2]李金辉,王海申,李春红,等.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应用颅脑超声诊断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029(004):510-511.
[3]于亮.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9,000(008):253,257.
[4]姚正丽.颅脑超声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