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被疾病困扰。在临床工作中被诊断出脑梗死症状的患者,其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复发率均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隐患,若在此期间并发高血压症状,治疗难度将会更大。因此,治疗期间需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1]。本文为研究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展开深入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64例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展开深入研究和分析,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选取的患者均达到本次课题研究的标准,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认可。对照组32例患者当中有12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5岁-70岁,平均年龄(51.32±0.6)岁。观察组32例患者当中有11例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年龄在40岁-68岁,平均年龄(52.69±4.11)岁。经比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后得出组间差异统计无意义(p>0.05),有比对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期间应用常规护理,主要是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指导,为其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观察组护理期间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如下:(1)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接触,展开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期间应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若情绪较低,需立即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负性情绪,同时向其进行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宣教,强化患者配合治疗疾病的意识,提高依从性。(2)饮食干预:患者饮食方面应遵从少吃多餐习惯,不可食用刺激性强、口味重的食品,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蛋白的食品,为机体提供营养需求。(3)康复干预:强化患者通过锻炼的意识,教会患者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若患者肢体有残障,护理人员可对其局部进行按摩,时间为二十分钟,协助患者做肢体外展动作,5次至8次为一组,难度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尽可能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2]。
1.3观察指标
比对两组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后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采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进行评定,分值高低与缺损评分成反比,分值高缺损严重,分值低缺损程度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检测数据内容,计量资料的表示用(x̄±s),组间数据进行检验通过t值来完成,两组差异通过p<0.05为界,统计组间差异有意义。
2、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住院时间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结果比对情况 (x̄±s)
3、讨论
临床上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工作相当重视,在此期间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恢复健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而循证护理作为新时代的产物被运用到护理工作中非常广泛,其效果也显而易见,所以本文对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展开深入研究和分析。
循证护理在为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服务期间遵循多个原则,从患者心理及生理情况进行考虑和分析,通过与患者及时交流和沟通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发现负性情绪会及时展开心理疏导,消除诸多负面情绪,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其次在患者康复期间针对患者身体情况为其制定饮食计划,加强自身营养供给,提高免疫力;最后指导患者完成康复训练,促进机体恢复能力,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3]。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循证护理对护理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的价值后得出以下结果,护理前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住院时间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由此可知,针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护理期间应用循证护理的价值远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循证护理对临床工作中救治患者的意义重大,可起到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升疗效,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马丰琴.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1):28-29.
[2]陈文华,邱美东,郑爱华.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1):67-69.
[3]张艳华.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1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