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教学的研究
吴乐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乐辉,. 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教学的研究[J]. 地理研究进展,2021.10. DOI:10.12721/ccn.2021.157092.
摘要:
地理学科融合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与天文地理,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学好地理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常识,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理念,使其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致力于维持生态平衡。然而,一直以来,高中地理教师并没有主动组织教学衔接工作,只是一味加快理论知识的教学进度,看似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认知断层,并不利于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必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92
基金资助:

一、关于核心素养的衔接

初中教学以区域地理为主,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好时机。学习区域地理时,不要求面面俱到,不用每个区域都学到,但要学会学习区域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地理学习时,要注意地区的位置、区域间的联系与差异、以及环境与发展问题,要用发展的观点来了解区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的独特思维方式,在学习初中地理时也要重视综合思维的训练。同学们反映地理知识多而碎,不易记忆,主要问题出在同学们只是简单的记忆,而没有理解,更没有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所感觉到地理知识杂而多,难以记忆。综合思维的训练,可以帮助同学们减少记忆的难度,也能把知识串联起来。如学习河流的主要特征时,从地形和气候等入手,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地形起伏影响河流长度,理解欧洲无长河的原因。如亚洲西部和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从气候条件入手,西亚以炎热干燥的气候为主,北亚以寒冷气候为主,都不适宜人的长期生存和发展,进而可再提炼出过冷、过热、过湿、过干的地区都不适宜人的生存和发展。温暖湿润的地区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通过以上案例可看出,一个地理要素的特征一定受到其他要素的影响,如河流的特征就受到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这就是综合思维。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学习,地理知识的记忆就会简单得多。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理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绘图能力等,还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意志力等品质,帮助同学们理解所学知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目的。只要用心观察,身边处处是地理。初高中地理在学习难度、知识量、能力要求上都有较大的差异。大多数同学进入高一都倍感吃力。为了减轻同学们进入高中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初中学习时要尽可能的做好在知识上、能力上、空间概念上,及心理地图上的建立地理思维,帮助同学们顺利过渡到高中的学习!

二、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习方法的衔接教学主要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逐步丰富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验,以便让学生逐步学会地理学习方法。为此,初中八年级地理教师便要主动进行学法干预,调查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据实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由此确定实施学法衔接工作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准备。如此,初中生也就能合理利用课内外的学习时间,甚至有可能根据地理认知任务去整合地理资源,慢慢便会把握好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课堂上主动阐述自己的地理智慧,分析地理问题,渐渐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能力。为了让学生尽早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就会利用导学案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地理知识,鼓励学生根据导学案所展现的学习任务去搜索相应的地理材料,解释地理概念,还要尝试解决地理问题。这就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有利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据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学生便要尽量保持独立的思考状态,积极参与师生、生生互动,且要在课堂上总结地理知识,顺利完善知识结构。

三、有针对性地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效融合

从教材内容看,高中地理知识与初中地理相比,在深度、广度等方面有着质的提升,因此,学生要主动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和框架。初中八年级教师要准确把握课本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和融合并不是将初中地理知识生硬地安排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而是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地把初中地理知识穿插进去。

四、重视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

知识衔接教学是落实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关系着学生地理认知结构的逐步完善、优化,应该致力于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其准确分析各个知识点的内在关联,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重视知识衔接工作,鼓励学生自主迁移已有认知经验,以便逐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好充足准备。

总结

总而言之,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工作非常关键,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状态与学习情感,是保证学生关注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活动。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关注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的具体内容、衔接方式,调整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打造出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的教育平台,逐步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为发展学生的地理素养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 蒙嗦嗦. 湘教版初高中区域地理内容衔接策略[A].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二)[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7:2.

[2] 周泽甬. 浙江省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衔接的教学探索[A]. 浙江省地理学会.浙江省地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国际化研究”高峰论坛论文摘要集[C].浙江省地理学会:浙江省地理学会,2018:1.

[3] 冯发林. 初高中地理图表教学有效衔接的思考[A].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中小学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