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通过土壤研究能够揭示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土壤改良以及环境治理的前提保障,对于农业生产以及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聚类分析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为土壤研究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土壤研究的水平和成效。因此近年来,在土壤研究中对聚类分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聚类分析主要用于土壤分类和土壤肥力、土壤腐蚀以及土壤污染等质量评价之中,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
1在土壤分类和土壤肥力评价中的应用
所谓土壤分类,是指结合土壤的发生特性,区分其类型的方式。土壤的类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并且土壤个体之间的差异比较复杂。虽然目前土壤分类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明确的规范要求,但是在土壤分类过程中通常都会结合土壤的理化性质、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土壤的发生演替规律等进行分类。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分类,均属单一的定性方法,均未涉及到过多的定量指标。而在土壤分类过程中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实现了对土壤性状的多元综合分析。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解决数据模型中存在的矛盾,而且还能解决依靠单一因素进行分类存在的不足。因此聚类分析是土壤分类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那些不存在明显界限的土壤样本进行分析时,聚类分析的作用更为显著。在土壤分类中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可以使土壤分类更加客观,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土壤分类的定量化和标准化水平。例如,针对我国新疆盐土类型区分界限不明确的现状,可以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构建模糊等价矩阵,能够呈现出土壤属性以及多因素的综合特征,这样一来便可以对新疆盐土类型进行比较客观的区分。
土壤分类对于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性意义,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水平,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例如,用模糊聚类法对陕西、山东临沐县的土样进行了分组,分区结果同土地实际划分一致,对于土地的规范使用和花生产品种类的界定,提供了重要参照依据。由此可见,应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土壤分类,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保障农业生产质量。再比如,这对福建省龙岩市植烟土壤的分类,应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土壤的养分指标,并结合分析结果进行土壤分类,进而为烤烟生产中的平衡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提升烤烟生产质量和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结合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类是土壤分类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分类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土壤肥力状况,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科学施肥奠定基础,对于实现农业生产的全面增产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壤肥力是土壤综合功能作用的直接体现,土壤肥力也是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提供的各方面条件的能力。但是判断土壤肥力的高低并无统一的标准,通常情况下会将土壤的理化性质作为评价标准,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针对土壤样本的分析与土壤的实际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不高,导致其参考价值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应用聚类分析法来解决以上问题。土壤肥力分析,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因素都会对土壤的肥力产生影响,再加之土壤系统自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这使得土壤肥力分析难度较大。而应用聚类分析法,则可以对土壤的若干肥力指标进行筛选,确定与每类土壤相对应的彼此相互独立的肥力因素,因此可以更加客观和科学的评价土壤肥力状况。
2在土壤腐蚀评价中的应用
土壤腐蚀评价的方法较多,但是各种方法的应用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欠佳。针对这种情况,聚类分析法在土壤侵蚀评估中的运用也将更加普遍,由于聚类分析法在对样品土壤进行科学划分方面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再加之土壤腐蚀系统又比较复杂,同时还具有多方面的模糊性,所以模糊聚类分析尤其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土壤侵蚀评估。土壤腐蚀评价能够为工程建设以及林业、农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因此要注重提升土壤腐蚀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因此模糊聚类分析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土壤腐蚀评价中除了应用模糊聚类分析之外,对系统聚类法的应用也比较广泛。系统聚类法是指结合土壤样本属性和特征的相似性对其进行聚类的方法。系统聚类法主要应用与林业建设发展之中,比如借助系统聚类法分析土壤侵蚀强度以及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等,对区域内土壤进行分类,进而为各种林种的合理营造以及科学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3在土壤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土壤污染类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污染情况比较复杂,这会给土壤污染评价带来巨大的挑战。以重金属污染为例,土壤重金属污染通常都为复合污染,重金属元素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因此采用单一的评价模式难以准确反映出土壤污染的真实情况,无法展现土壤的质量状况。而应用聚类分析法则可以有效转变这种状况,借助聚类分析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土壤污染评价的客观性与可靠性。在土壤污染评价中主要会应用到宽域灰色聚类法、共斜灰色聚类法、模糊灰色聚类法等。以模糊灰色聚类法为例,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而且该方法的应用十分简便,可以借助模糊灰色聚类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做出比较客观地评价,进而为污染状况评级提供参考依据。除此之外,聚类分析法还可以用于检测蔬菜中的重金属元素,这对于保障人们的食品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聚类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再加之聚类分析法具有加强的可靠性、实用性与便捷性,因此该方法已经成为了土壤污染评价的主要方法。在土壤污染评价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可以考虑综合应用灰色聚类法、等斜率灰色聚类法、宽域灰色聚类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好地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不同的方法虽然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综合应用能够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不同方法的优势和作用,因此更有助于保障评价的客观性。
结束语:土壤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土壤研究能够明确土壤质量,为土壤治理以及土壤利用等提供参考依据。在土壤研究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聚类分析法的重要作用,并合理应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土壤分类与肥力评价、土壤腐蚀评价以及土壤污染评价,提升土壤研究水平和成效。
参考文献:
[1]蔡曈,吴群,郭丽丽. 县域土壤质量聚类分析的实证研究——以封丘县为例[J]. 湖南农业科学,2008,(05):66-68.
[2]杨用钊,张杰,刘庆淮,马玉军,倪言成. 聚类分析在土壤肥力分析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04):24-26.
[3]张宁,张盛,杨海超,张建通. 粤港澳大湾区土壤污染问题计量及可视化分析[J]. 环境科学,2019,40(12):5581-5592.
[4]杜宜霞. 模糊聚类分析在土壤肥力分类中的应用[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02):8-10.
[5]刘家雄. 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在土壤分类中的应用[J]. 上海农业学报,2011,27(03):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