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气胸主要是由剧烈咳嗽、提过重物体等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患者在无任何外伤或是其他因素下使肺组织出现自发性破裂,或是肺表面肺大泡与细小气肿肺泡破裂,从而导致肺、支气管内的气体进入到胸腔[1]。该疾病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有①胸闷、②胸痛、③咳嗽等,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若是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同时要是能够在围术期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则能有效的保障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本文主要探析手自发性气胸患者围术期护理中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10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08月至2020-0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有50例患者在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男女比例分别52.00%(26/50)、48.00%(24/50),年龄23-70岁,平均(42.82±2.36)岁。另外50例患者在围术期中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组),男女比例分别56.00%(28/50)、44.00%(22/50),年龄21-72岁,平均(42.39±2.45)岁。两组比较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含①术前访视、②术前准备、③预防并发症、④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1)实施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向患者讲解与疾病、手术相关的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稿治疗依从性;并通过发放资料、行为指导等方式,来提升患者术后康复认知度,并示范术后患者需掌握的一系列康复措施。(2)术前干预:术前6h给予橄榄油、术前2h给予糖水,并进行呼吸训练指导。(2) 术中干预:术中注意保暖,可通过电热毯加热、温热液体输注等方式来控制体温。(3) 术后干预:①密切注意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给予患者呼吸机,直到患者完全清醒为止;②待气管插管拔除后予,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维持时间48h;③待患者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④加强术后营养干预,留置胸腔引流管,术后36 h内拔除胸腔引流管、尿管;⑤术后镇痛,可通过自控镇痛泵对患者进行止痛处理,以“有效镇痛”为原则。
1.3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EV1、FVC、MMV指标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表1结果示,两组护理前肺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肺功能指标比较(x̄±s,n=50)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胸外科疾病,多发于男性青壮年或是患有肺气肿、肺结核的患者。若不采取有效。正确的治疗措施,可能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损害,从而诱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腹腔镜手术作为自发性气胸患者首选治疗放射,不仅能消除致病因素,还能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2]。而为该类患者实施具有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能保障手术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围术期护理中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后,其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一种在实证医学基础上所衍生而来的,它是通过应用合理多科学技术,来实现降低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并发症等,从而达到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目的[3]。术前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面对治疗;术后加强肺功能训练与营养干预等,以此来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不仅能提高患者的免疫例,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率。
综上所述,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围术期患者护理中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桂娥.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自发性气胸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 26(004):151-153.
[2]王淑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自发性气胸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 2019, 32(05):161-163.
[3]程会芳, 郭亚男. 自发性气胸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J]. 饮食保健, 2019, 006(049):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