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已在包括视觉传达设计在内的诸多领域带来了革新,也为当代设计教育改革带来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所以学校为培养新时代优秀设计师,更应积极做出教学调整以应对产业转变带来的挑战,从而满足行业需求[1]。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的概念诞生于1956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麦卡锡所提出。人工智能指的是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人造机器,用以完成通常需要人类智慧才能胜任的工作。人工智能技术早期被运用于数学领域,之后应用于化工、医学等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发展,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也在不断取得进展,并开始应用于艺术设计等更广阔的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在近些年发展迅速,ChatGPT、科大讯飞、MidJourney等人工智能软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开始对诸多行业产生变革和冲击。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当代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了强大的大数据分析计算、深度学习和逻辑思维等能力,能够对各类设计创作活动进行模拟和拓展,完成诸多复杂繁重的创作工作,减轻人们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也将迎来更大的进步[2]。这将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等诸多专业领域产生深刻的变革。因此,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适时地进行变革,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行业需求的优秀学生。
二、人工智能技术融入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今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可以帮助设计人员高效高质量的完成诸多过去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工作,如文本信息搜集整理、修图、绘画、图文编排、视频剪辑等,具有很大的助力。因此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内容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理由如下:
1. 大幅提升创作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帮助人们在海量信息中进行筛选,并通过算法分析处理,得到有价值且逻辑清晰的信息。这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将更多的精力用在解读分析有价值的信息、构思设计创意上。在设计视觉表现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人工智能软件“鹿班”由阿里巴巴集团所研发,在过去几年的双十一促销活动中,帮助集团完成了约4亿幅海报和1.7亿幅banner广告。设计人员只需将作品创意信息和素材输入软件,即可一键生成高质量设计作品。这相比于传统的设计创作软件,在创作效率方面拥有巨大优势。
2. 丰富、优化创作效果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的设计作品,在视觉表现风格的丰富度和图像质量方面,相较于传统的视觉设计创作软件,也体现出了优势。例如运用对抗网络(GAN)框架算法的人工智能设计软件,可以高效生成形式多样的创意设计作品,丰富设计人员的创作效果。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实时渲染功能能够在极短时间内生成高质量图像或视频,优化作品效果、提升画面逼真程度。因此人工智能软件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完成部分重复性劳动并提升质量。设计人员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方案创意构思和整体优化等核心工作当中。
3. 提供更多创意
当今科技的迭代创新也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推动力,帮助设计创作者获取更多的创意表现效果以供选择。例如,Auto Draw,这款由谷歌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绘图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将设计草案拓展为多种设计方案。用户可由一个核心创意的构思,获取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在其中选择最优方案。在线智能配色软件Khroma由George Hasting公司研发,用户可将基本配色思路输入软件,生成多种多样的配色表现形式,丰富用户的创意表现方式。
三、人工智能技术融入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路径
要真正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当中,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需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体系,使教育教学的各方面都能得到改革和保障,而不再停留在提倡和探讨上。这需要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引起重视,积极推进教学路径改革,贯彻执行改革措施。以下为本文提出的5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1. 增加相关课程
根据当前设计行业需求开设人工智能技术相关软件课程、专业课程、理论课程、选修课程等,将人工智能技术相关内容切实融入学科课程。例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面向全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开设《人工智能导论》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素养。学校同时新增《AI协同绘画》《智能产品设计》等人工智能技术相关专业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当前的人工智能设计软件,在设计工作的重复性方面远远超过了人类。但在设计工作的创意性方面,人类的聪明才智是无法被取代的。因此高校应当增设培养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课程。
2. 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例如,人工智能导学系统可被用来辅助教学。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系统可统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推荐个性化学习资源。通过这项功能,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都能得到提升。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真实的设计工作坊。学生可以运用这项技术来模拟项目调研、市场分析、头脑风暴、方案设计、评估优化等整套工作流程。这项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拥有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培养综合设计能力。
3. 改进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内容也是将人工智能技术有效融入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举措。教师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来建立教学资源库。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智能筛选等技术使教学资源库更为丰富、更有针对性的。它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帮助学生搜集和下载最新学习资源、上传分享设计作品和文献,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评估学生各阶段的学习和作业情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和计划。
4.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最后一项改革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学校可以聘请具有人工智能技术相关学术背景的人才,满足相关教学需求。第二,学校需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新技术培训,系统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相关内容,并将新技术运用于教学活动。建立教师培训互评、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等机制,形成教师之间交流学习的良好氛围。三是学校可定期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培训,亲身体验行业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同时,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来开设讲座,分享前沿资讯,拓宽师生视野。
四、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推进了科技变革和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对传统产业模式带来了冲击。因此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融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育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举措。高等院校应尽快增加相关课程、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内容、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有效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舒雯,黄亚鹰.人工智能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包装,2022(03:70-73.
[2] 于淑君.人工智能下视觉传达专业产教融合教学研究[J].流行色,2023(04):166-168.
[3] 李璐.探析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未来艺术设计教育[J].新闻传播,2022(06):28-30.
作者简历:陈昊,男,汉族,1988-09,山东济南人,就职于山东协和学院,讲师职称,硕士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