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文化振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乡村文化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抓手。我们虽然迈入了小康社会,但从农村文化建设来看,与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文化需求还有差距,与乡村文化振兴的伟大目标极不适应。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级政府和宣传文化工作者亟待破解的时代课题。
一、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
问题一:基层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欠帐不少,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任务艰巨。在乡村两个文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存在,文化建设被视为“软指标”而非“硬任务”,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突出。没有将乡村三级文化网建设纳入乡镇(街道)总体规划实施,区、乡镇(街道)没有层层签订乡村文化振兴目标责任书,有的地方即使签订了责任书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重形式轻落实的现象突出,地方党政给乡村文化建设“搭台唱戏”做得不够。
问题二:乡镇(街道)文化站干部积极性难调动。省级职能部门没有给乡镇(街道)文化站准确定位,由于多轮机构改革,乡镇(街道)文化站并入到乡镇(街道)社会事务中心,已不再是一个单独的部门,文化站的“社会地位“直线下降,缺乏对他们工作进行考评的激励措施,很难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问题三:文化活动经费不足,即使想搞一些活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化活动开展形式上不够创新,活动不够经常,乡镇(街道)文化站干部常常身兼几职,常常分不清那是主业那是副业,加之乡镇(街道)文化站在乡镇(街道)七站八所中的排名靠在最后,极大地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
二、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及建议
对策一:构建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
政府要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政策支持,搭建好平台。任何一项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乡村文化振兴也不例外。乡镇(街道)要成立乡村文化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乡镇长(街办主任)任组长,实行双组长制,强化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统一领导。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要有建设乡村文化的“施政纲领”,要把文化振兴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生态振兴、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同部署同安排。坚持科学发展观,因村因社施策,制定乡镇(街道)乡村文化振兴近期规划、远景目标,明确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主要指标,措施保障,评估考核办法。将乡村文化振兴与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区)四职干部的工作绩效挂抅,奖罚分明,乡镇(街道)乡村文化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要与各村(社区)支部、村(居)委会签订乡村振兴建设目标责任书,村(社区)支书、村(居)主任是第一责任人。每年要按照评估考核办法逗硬考核,该奖的奖到位该罚的罚到位不走过场,“硬任务”要“硬”起来不能打和牌,要让每年的综合评价逗硬奖罚这根指挥棒,引领乡村文化振兴年复一年向纵深不断推进,为美丽乡村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策二:以实际行动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队伍建设不能出现“断层”
让从事文化这种职业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令人羡慕的职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乡村文化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乡村文化振兴的水平。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出符合调动乡镇(街道)文化站干部们干事创业积极性的政策,出台科学的考评体系,为做好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后半篇”文章,在乡镇(街道)文化站的设置功能定位、人员定岗定编、职称评审上出台接地气的政策,特别是乡镇(街道)文化站干部评群众文化副研究馆员职称上,政策向在基层从事文化工作30年以上、年龄在50年以上的文化干部倾斜、免去答辩等环节,让政策更具有人性化。让在基层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干部安心安身有盼头有奔头,让他们把评群众文化副研究馆员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一身从事自已钟爱的群众文化工作,调动其积极性,为乡村文化振兴使出浑身解数而无怨无悔。同时也从根本上避免干部不安心群众文化本职工作,频繁跳槽,另谋高就,作风飘浮的现象,让其安心安身。要不断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选拨那些热爱农村文化事业、品质好、业务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到基层文化工作队伍,让他们安心安身,由乡镇(街道)文化站站长统一指挥定期培训。
对策三:做好文旅深度融合这篇文章,为发展乡村旅游献计出力
开展丰富多彩具有乡村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乡镇(街道)文化站要领头唱好乡村文化抓兴这场大戏,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大的活力,让农民群众从形式上内容上享受到这场文化盛宴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
乡村文化振兴是为了农民享受小康文化,但更要紧紧依靠广大农民朋友的积极参与。要创新文化活动的开展方式,做到持之以恒不搞一阵风。乡镇(街道)文化站每年都应根据各地的实际举办一场或多场诸如以丰收节、采摘节、乡村广场舞大赛、拔河比赛、乓乓球赛、歌咏比赛等等冠名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以 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农家书屋读好书演讲比赛等重大文体活动赛事,做到有评委、有观众、有表彰奖励。文化站在开展活动上不能搞成一阵风,要年复一年持之以恒。要冠以诸如西兴街道第一届、第二届电影放映月,第一届、第二届血橙采摘节,第一届、第二届桑葚采摘节,第一届、第二届乡村广场舞大赛,第一届、第二届拔河比赛,第一届、第二届农家书屋读好书演讲比赛,依次类推......各行政村(社区)、驻乡镇(街道)各单位都必须派出代表队参加。持之以恒,做成在当地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创新乡村公益电影的放映模式,体现“实”。西兴街道办事处文化站的做法效果好值得推广。西兴街道文化站强化对公益性电影放映,每个社区的每个社每年至少放映一场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电影,采取集中放映的形式,并冠以电影放映月的名字。在送文艺演出进(村)社区入社上,节目体现“土”;要坚持不懈开展送文化下乡,要形成一种制度。每个(村)社区每年至少演出一场,在节目编排上乡镇(街道)文化站要有更多的话语权,节目演出实行“菜单式”,让群众“自主点菜“。
对策四:加快数字文化站建设,引领乡村文化振兴
现在己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站建设是必经之路、必由之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数字文化站建设的投入,建设诸如多功能报告厅、放映厅,电子阅览室等文化设施。文化站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利用文化系统的云平台、APP等载体,向群众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普及法律知识,展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举办艺术普及培训等等,这些活动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乡镇(街道)文化站要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开拓创新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段,为乡村文化振兴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元素。
三、结束语
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缺一不可,要齐头并进,其核心所在的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程度,乡村文化振兴是这五方面振心的灵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克服文化工作可有可无、单纯追求GDp增长的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一定要下大决心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片面的认识和做法,把乡村文化振兴真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上升为政府行为,实行政府搭台、部门唱戏。
参考文献:
[1] 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D]. 李羿杉.兰州财经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