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产物之一,在国家发展道路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医疗体系当中占有一定地位。药性学是中医方面不可缺少的基础理论,主要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发挥的疗效以及具有的特性。而随着科学技术有优化创新,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中药分子药性学研究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容忽略。是医药方面不可缺少的内容,必须对其给予足够重视,明确其重要性,这也是当前重要研究的重点所在。
1中药分子药性学是中药药理学的深化
中药药理研究经过数十年发展研究出许多新型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中药急毒、长毒实验等作为与中药发展等息息相关的内容早已归纳于中药研究。对于中药配套模型和药理作用探究自上个世纪以来均以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方法也受到从业人员高度重视。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提升,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中药理论进行分析,确定理论基础以及发挥的药理作用,中药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药理作用,而药性理论则是指四气、五味,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等,经过大量研究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如今人们愈发重视中药药理研究,大部分都认为西药治标而中药治本,而在研究过程中若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要以重要基本理论知识作为导向,了解药效、配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中西医之间搭建一座沟通桥梁,实现思想间的交流。中药药理研究必须要与实际病历相结合,如此才能够保证研究效果,对中药具有的药效进行分析,以此作为基础研制新的药物,加快我国中药事业发展。目前整体与离体实验结合在一起是研究过程中经常采取的方法,以整体作为核心,以高体实验作为辅助,两者相互补充。对于整体和局部、分析与综合之间的关系把握将会对药理研究产生一定影响,主要是因研究对象不同且中药成分过于复杂。和西药研究相比中药研究更为复杂,且两者的涉及方法有所不同,如此才能够形成动物模型用于研究。
我国中药药理学经过长时间发展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而当知识积累到某种量之后定然会划分成多个层次,包括浅层次、中层次以及深层次,而将分子生物学在中药研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分子生物学方涉及的技术和方法如今已经渗透进中药研究当中,譬如细胞因素,基因表达与控制,受体拥有的功能等。
若想对中药分子药性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需与道地药材的指纹图谱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了解研究药物的药效分子机理。例如将分子的多态性和中药药性相结合,对生成的产物进行分析研究,以便用于临床救治;以人类基因组学方案的内容,站在广谱角度对药性呈现的关系进行分析;以不同种类的分子群作为参照物进行比较,表征得到确定之后,即可发现分子群规律,进而提升医药研究水平。而中西药物的结合会衍生出新的药物分析思路以及理论知识,通过系统化方式探究中药药性,合理搭配分子、分子群、基因或基因谱,以便在临床治疗方面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中药分子药性学思考的角度
中药分子药性学假说提出有多个方面的考虑
2.1中药药性一定有分子生物学基础
这就是说中药疗效基础在于一些、一类、一群基因功能的作用结果,也被称为 基本母核(分子骨架)一致的同类化合物,或者是基本基因一致的同类化合物,与中药的性味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且呈现一定规律性。特定骨架的分子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可能特定骨架的分子或分子群应具有一定的性味和归经。
2.2中药分子药性学的概括如下几个方面
关于中药生药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分子生药学),在基因水平研究中药药理机制(中药分子药理学),研究中药药理中的遗传学问题(中药分子遗传学)等。
2.3中药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在特定中药类别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往往是指一定骨架的同类化合物群体,或不同类型成分组成的分子群,有时可以是中药的主要成分,甚至单一成分,它可以对具有相似的药性规律提供新的依据中药化学成分具有分子多样性和特定骨架分子个数的多样性。大多数中药为植物药,就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而言,其分子多样性从根本上讲,是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体现。当然,生态系统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分子的多样性。
2.4中药的药性多样性及其多靶点作用机制.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子多样性.决定了中药药性本质上的多样性。现有理论认为一味中药可以是一性多味、多归经。我们推论,一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均具有多样性,主要取决于起作用的化学成分的性味。由于组成中药的分子多样性及其药性的多样性,决定了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往往是多靶点机制。如大黄素是著名苦寒类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2.5中药分子药效中遗传药理的个体差异
其一药物本身拥有遗传性质,其二当药物进入人体之后产生的作用会有部分施加于基因当中,具体情况因人而定。
3中药分子药性学研究内客及复杂性
对于中药分子药性学的研究可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以已知疗效作为基础确定分子机制,以发病分子机制为作为主要理论基础,构建虚拟模型,对相关基因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掌握数量变化,中药干预后其异常表达被拮抗或翻转;丛而推测疗效的产生与中医药对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例如固真方补肾作用,对甲亢可下调促甲状腺素受体(TSHR)基因表达,更年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可上调老年雌性大鼠雌激素Mma表达。
从基本水平阐明某些药物的危害性如中药通痹灵能显著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NF- axmRNA表达,甲氨喋吟对其也有一定下调作用,消炎痛却能上调该基因表达,提示非甾体类抗炎药不宜长期使用。
揭示同一药理作用的不同机制川芎嗪、764-3在整体动物实验中均有明显抗纤维化作用,并能减少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展过程中肺动脉胶原含量的增加。严仪昭!的实验中,川芎嗪对成纤维细胞I、血型前胶原mRNA表达均明显抑制,而764-3对I型无明显作用,对I型反而明显促进,提示二药抑制胶原堆积存在不同机制。
4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中药是我国文化传承的体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提升,研究人员已经将现代化方式引入中药分子药性学研究方面,譬如生物细胞。现代化研究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对中药药性有正确认知,这对我国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而言非常重要,只有掌握药材药性才能够保证药材搭配的合理性与安全性,用于临床治疗中也能够取得理想效果,使中药作用和价值在实践应用中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 张梦媛. 中药寒热药性研究进展概述[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2] 王蕾, 曹雪晓, 栗焕焕,等.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子识别与自组装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 中草药, 2020.
[3] 罗丽琴, 余舒鹏. 分子靶向治疗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 2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