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尽管比较简单,但是仍然非常考验学生的基本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要求较为严格,有的学生缺乏能动性,只能够疲于应付,消极对待,存在明显的抵触情绪和厌学心理。对此,教师需要选择契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通过教育游戏实现趣味性游戏元素和教学知识的有效融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保障学生能够全程参与。这一点对摆脱传统育人模式,打造品质课堂和精彩课堂有重要影响。学生也能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活跃个人的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发挥个人的特长及优势,确保小组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也更加深刻,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一、教育游戏
教育游戏主要是指教师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主动融入具有一定竞争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的游戏化元素,逐步丰富教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体验游戏之中学习知识。小学低段数学原理和知识点比较简单,学生能够在游戏参与中互相交流经验和看法,获得全新的体验,留下深刻印象,提升个人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而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二、教育游戏与小学低段数学交融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学生的智力开发非常关键,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改都强调了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性。教师则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数学教育游戏有助于实现这一育人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天性活跃学生思维,保障学生能够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保持严谨灵活的思维,实现个性化探索。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记忆力
良好的记忆能力有助于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真正实现活学活用。小学生的记忆力比较有限,存在无意识记忆的问题,只有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学生才会实现有意识记忆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只需要关注学生记忆力与个人兴趣之间的相关性,采取教育游戏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吸引学生眼球,促进复杂抽象数学知识的直观生动呈现以及趣味化分析,让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巩固个人的记忆,实现持久牢固的记忆,主动享受整个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育游戏与小学低段数学交融的对策
(一)深入剖析数学背景
传统的小学数学低段教学直接以教师为主角,教师采取简单设问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积极实现新旧内容的有效整合。这种跳跃式的教学方式十分考验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许多小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存在思维断层。为了避免这一现实矛盾,教师则可以开展简单的教育游戏活动,采取设置悬念的形式,将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融入其中,主动介绍相关的教学背景,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在参与游戏中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获得最终的胜利。这一点对学生学习能动性的调动有重要的影响,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全程参与。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时,为了为学生提供更多便利,确保学生能够全程参与、全身心投入。教师可以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排成圆桌聚集在一起,尽量避免学生过于被动和消极,让学生能够走下座位逛一逛“钟表店”,学生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扮演修理工以及钟表店老板的角色。通过这种形式来深化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巩固课堂所学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教师则需要抓住黄金时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避免学生出现思路混淆以及开小差。游戏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足,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高效学习新知识并巩固旧知识。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数法》时,教师则可以逐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鼓励学生主动迁移新旧知识,避免学生出现思维断层,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以及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拓展,提升个人的能动性。整体的教育教学进度较快,学生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及沟通,说出个人的不同想法及意见,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意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对这门课程有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合理评价教学效果
在完成主体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则需要拆开展教学评价工作,主动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效,将教育游戏与教学评价融为一体,巩固和检查学生的所学知识。留出8~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参与游戏活动,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游戏成果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而主动调整教学策略。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需要提出公开表扬,坚持激励教育、启发教育,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有的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思维断层,无法实现自主参与并获得最终胜利,教师则需要在课下为学生开小灶,弥补学生的薄弱之处,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确保学生能够重拾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品质课堂,践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收获及成长,真正实现个人的良性发展。
(四)开展课后练习活动
课堂教学时间比较宝贵,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快教学进度,整合利用宝贵时间,另一方面需要注重课内外的有效互动,开展课后练习活动,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避免学生学了忘、忘了学,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以及知识吸收情况为学生提供辅助,引导学生主动巩固和复习之前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明确前期的游戏目标,看哪一个学生能够快速完成。这一点对吸引学生眼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诉求有重要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能够实现独立思考和自主参与,在游戏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奥秘,提升个人能动性和自信心。整体的教育教学进度较快,能够更好的弥补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各种不足,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发自心底的学习意愿和动机。学生学习能动性较高,能够主动按照教师的要求跟上课堂学习的步伐,实现举一反三和自主探索。
结语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教育游戏的出现频率较高,效果较为显著,受到了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广泛认可。教师则需要找准教育游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环环相扣和举一反三,为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知识吸收做好铺垫,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赖丽霖.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22):1.
[2] 陈慧.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