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育游戏与小学低段数学交融对策研究
张翠翠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翠翠,. 探索教育游戏与小学低段数学交融对策研究[J].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7019.
摘要:
长期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教师过度关注学生的应试成绩以及升学率,学生成为了接收知识的容器,缺乏自主能动性以及探究欲望,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不够理想。有的教师采取题海战术让学生自主练习和巩固,这一点不仅违背了数学教学改革的初衷,还使得学生面临较重的学业压力及负担,无法实现轻松上阵。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始积极融入游戏元素,将教育工作与游戏开展相结合,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吸引学生眼球,凸显小学低段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保障学生能够在一个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中一边参与游戏一边学习知识,实现个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成长及发展。
关键词: 教育游戏;小学低段数学;交融对策
DOI:10.12721/ccn.2022.157019
基金资助:

引言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尽管比较简单,但是仍然非常考验学生的基本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要求较为严格,有的学生缺乏能动性,只能够疲于应付,消极对待,存在明显的抵触情绪和厌学心理。对此,教师需要选择契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通过教育游戏实现趣味性游戏元素和教学知识的有效融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保障学生能够全程参与。这一点对摆脱传统育人模式,打造品质课堂和精彩课堂有重要影响。学生也能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活跃个人的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发挥个人的特长及优势,确保小组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也更加深刻,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一、教育游戏

教育游戏主要是指教师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主动融入具有一定竞争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的游戏化元素,逐步丰富教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体验游戏之中学习知识。小学低段数学原理和知识点比较简单,学生能够在游戏参与中互相交流经验和看法,获得全新的体验,留下深刻印象,提升个人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而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二、教育游戏与小学低段数学交融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学生的智力开发非常关键,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改都强调了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性。教师则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数学教育游戏有助于实现这一育人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天性活跃学生思维,保障学生能够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保持严谨灵活的思维,实现个性化探索。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记忆力

良好的记忆能力有助于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真正实现活学活用。小学生的记忆力比较有限,存在无意识记忆的问题,只有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学生才会实现有意识记忆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只需要关注学生记忆力与个人兴趣之间的相关性,采取教育游戏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吸引学生眼球,促进复杂抽象数学知识的直观生动呈现以及趣味化分析,让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巩固个人的记忆,实现持久牢固的记忆,主动享受整个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育游戏与小学低段数学交融的对策

(一)深入剖析数学背景

传统的小学数学低段教学直接以教师为主角,教师采取简单设问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积极实现新旧内容的有效整合。这种跳跃式的教学方式十分考验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许多小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存在思维断层。为了避免这一现实矛盾,教师则可以开展简单的教育游戏活动,采取设置悬念的形式,将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融入其中,主动介绍相关的教学背景,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在参与游戏中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获得最终的胜利。这一点对学生学习能动性的调动有重要的影响,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全程参与。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时,为了为学生提供更多便利,确保学生能够全程参与、全身心投入。教师可以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排成圆桌聚集在一起,尽量避免学生过于被动和消极,让学生能够走下座位逛一逛“钟表店”,学生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扮演修理工以及钟表店老板的角色。通过这种形式来深化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巩固课堂所学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教师则需要抓住黄金时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避免学生出现思路混淆以及开小差。游戏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足,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高效学习新知识并巩固旧知识。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数法》时,教师则可以逐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鼓励学生主动迁移新旧知识,避免学生出现思维断层,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以及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拓展,提升个人的能动性。整体的教育教学进度较快,学生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及沟通,说出个人的不同想法及意见,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意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对这门课程有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合理评价教学效果

在完成主体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则需要拆开展教学评价工作,主动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效,将教育游戏与教学评价融为一体,巩固和检查学生的所学知识。留出8~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参与游戏活动,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游戏成果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而主动调整教学策略。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需要提出公开表扬,坚持激励教育、启发教育,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有的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思维断层,无法实现自主参与并获得最终胜利,教师则需要在课下为学生开小灶,弥补学生的薄弱之处,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确保学生能够重拾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品质课堂,践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收获及成长,真正实现个人的良性发展。

(四)开展课后练习活动

课堂教学时间比较宝贵,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快教学进度,整合利用宝贵时间,另一方面需要注重课内外的有效互动,开展课后练习活动,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避免学生学了忘、忘了学,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以及知识吸收情况为学生提供辅助,引导学生主动巩固和复习之前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明确前期的游戏目标,看哪一个学生能够快速完成。这一点对吸引学生眼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诉求有重要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能够实现独立思考和自主参与,在游戏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奥秘,提升个人能动性和自信心。整体的教育教学进度较快,能够更好的弥补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各种不足,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发自心底的学习意愿和动机。学生学习能动性较高,能够主动按照教师的要求跟上课堂学习的步伐,实现举一反三和自主探索。

结语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教育游戏的出现频率较高,效果较为显著,受到了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广泛认可。教师则需要找准教育游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环环相扣和举一反三,为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知识吸收做好铺垫,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赖丽霖.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22):1.

[2] 陈慧.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