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资源倾斜,提升个人发展意愿
“自主+行动+合作”的农村教师共同体专业发展模式强调教师的个人发展意愿,强调做好农村教师的待遇、教育资源的拓展,因此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资源的倾斜,通过资源倾斜的方式为农村教师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扶持,刺激农村教师的个人发展意见,帮助农村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将自身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在一起,提高荣誉感和使命感。基于农村教师发展的需要,教育资源的倾斜应注重以下策略,在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一线农村教师倾斜,通过评定与表彰的方式为农村地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资源,这些资源对教师的个人发展意愿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对青年教师来讲,由于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一系列的资源倾斜,青年教师愿意主动承担起课题研究,结合农村学生实际情况开展调研工作,在自身工作过程中努力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对中年教师来讲,由于高级教师职称的评定倾斜和名额的增加,自然也会积极地融入工作岗位当中,在发展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推动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性的发展,通过资源等各方面的倾斜,学校教师老带新等培训模式和专业发展等都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此外教育资源的倾斜还体现在教师生活、待遇上的补助,在生活上给予特殊津贴给予教师必要的辅助工作,如提供住宿等,在待遇上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待遇补贴,包括岗位津贴等,所有待遇要与城市教师相同且单独制定特殊的补助,让农村教师从待遇上不产生落差,在心理上认同农村教育,从而真正在农村发展,积极自主提升自身的专业,实现有效发展的教育目标。总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中必须要进一步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加大教育等各方面资源的倾斜,不断提升农村教师个人发展的意愿,让农村教师积极投入农村的教育事业当中,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目标。
二、创新培训方法,提升培训实效质量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性的有效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培训的实效性,通过培训实效的发展帮助农村教师更好地实现快速发展的目标,提升农村教师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培训方法应以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主,认真听取教师的需求,做好培训方法创新,提升培训的实效和质量。培训方法的创新应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积极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模式,推动培训高质量的发展,增加实效性。从线上培训来看,远程培训为代表的线上培训方案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且教师已经逐步适应了线上的培训模式。依托班班通为代表的信息化建设,农村学校绝大部分的基础网络已经构建完成。农村学校教师的数量比较少且承担的教学任务比较中,单独组织一所学校某一学科教师培训显然不符合农村地区教师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远程培训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在远程培训的过程中可以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了解农村一线教师的培训需求,包括线上电子软件的使用(微课、电子白板)等内容,针对教师的培训需求定制远程培训内容,实现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相结合。此外远程培训中培训的内容、资料还可以录制成视频,方便没有时间或临时有事无法参加教师可以通过看视频的方式参加培训,实现了培训的灵活性;从线下培训来看,线下培训应以集中培训为主,短期培训为辅的方案执行。线下培训以集中培训的方式主要是以研究课题为中心开展的集中培训,要将学科教师集中到中心校开展集中培训任务,在集中培训过程中教师不承担教学任务,短期培训则是围绕某一点内容开展的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同时也承担教学任务,通过集中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培训质量的实效性。
三、完善评审机制,实现学历职称挂钩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应进一步做好评审机制的完善,实现学历与职称的挂钩,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性的有效发展。农村地区教师的先天条件存在一定的确实,包括一些老教师由于历史原因只有中专学习,部分新入职的教师也只是高职、最多本科学习,基本没有研究生等学历,这些都成了制约农村教师专业性发展的条件。基于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农村地区的教师发展应积极推进学历提升在内的多种专业模式,实现学历与职称挂钩的评审制度。乡村教师培养层次提升行动、引导支持提升教师整体学历,加大乡村教师说是培训力度是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基于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应积极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积极推动学历与职称挂钩工作。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提升学历,通过提升学历的方式帮助教师更好的融入提升自身专业的发展,为了促进教师提升学历,在职称方面应与学历挂钩并积极为教师提供学历扶持政策,扶持政策内容包括:报销一部分学历提升费用,学历提升后职称自动挂钩等,通过职称与学历挂钩的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提升自身,实现教师的高水平发展,学历提升应坚持与农村教育相匹配的原则,小学乡村教师应以本科及以上为主,高中生教师应以研究生为主,同时利用乡村振兴的契机积极到相关的高校进行定向招聘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和水平。近些年高校生进农村教育成了一种潮流,因此对于高校生需要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包括薪酬、财务等,通过解决高校生后顾之忧的方式积极融入相关的政策内容。另一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减少政策评定的局限性,积极通过政策评定的方式减少投机取巧的问题,通过指导的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融入发展当中,提升教师的发展力度和能力,帮助教师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有效指导,杜绝发展的漏洞。教师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帮助教师实现正常的发展,减少评定职称的漏洞,帮助教师获得更好的发展。如部分教师投机取巧,通过虚假的方式获得学历来获得职称,针对这种问题要制定学历评鉴机制,对教师的学历提升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漏洞,减少农村教师发展不合理、不合法空间。
新一轮教学改革使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时代和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环境中师生角色等都对教师职业和专业发展能力提出新的挑战。“自主+行动+合作”的农村教师共同体专业发展模式符合乡村振兴下的农村教师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认真做好教学研究工作,积极提升教师的专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鹏.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困境和对策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4):53-54.
[2]朱延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3):67-69.
[3]陈利欣.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摭探[J].成才之路,2020(3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