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开展教学活动的策略。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进行培养,所以教师需采用相关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而想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需将地理图像灵活运用起来,就需做到综合考虑。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重视选图对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进行培养
图像是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的基础,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将图像选择重视起来。就目前情况而言,教师需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针对性较强的、趣味性较强的图像。而且在实践中发现,这样的图像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1】。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河流与湖泊“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将图像利用起来,借助其对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讲述长江流域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呈现长江流域示意图、长江流域水系简图。在讲述我国河流分布内容时,教师可将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呈现于学生面前。因为长江流域示意图直接呈现了长江的全貌,包括其起点、终点、干支流分布、流经地形区、水电站分布情况等,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长江流域水系简图是长江流域示意图的简图,包括长江各游分界线、各段水系水文特征等,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各段治理方法进行探究;而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较为粗略、宏观,如果在教学相关知识实现,这些内容可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简单了解。同时,三者相比而言,长江流域水系简图有利于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针对性,使学生快速理解知识、记忆知识,从而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增强。比如,在利用这一图像开展地理教学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对图像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学生对图像有了一定了解后,提出这样的探究性问题:长江荆江河段地上河成因探析及治理措施。由此可见,选图在地理图像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教师选择适合的地理图像,才可提高教教活动的实效性,才可对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二、通过重视呈图对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进行培养
呈图是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对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培养提供保障。因此,在高中地理图像教学中,教师需将呈图重视起来。在呈图这一阶段,教师需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需做到有目的的呈图。并在呈现问题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2】。
例如在教学“煤城焦作出路何在”这一问题探究活动时,教师便可将与教学内容的图文资料呈现于学生面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观察、深入思考掌握知识,形成区域认知能力。就这部分知识而言,教师在呈现完图文资料后可将这样的问题提出:对图片名字进行观察,思考地理位置中包括了哪些位置?焦作市形成发展的区位条件是?这样一来,学生便可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思考、探究,在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的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同时,在实践中发现,这种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图像技能,有利于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此可见,通过呈图有目的、并提出引导性问题,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三、通过重视解图对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进行培养
地理图像中通常蕴含着较多信息,这些信息在学生的区域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将解图重视起来,借助其对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进行培养。
例如在教学“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时,教师便可将德国鲁尔工业区图、鲁尔区工业部门联系结构图呈现于学生面前,并借助教材中呈现的问题:德国鲁尔区区位优势、存在问题及发展整治措施引导学生进行解图。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在问题的引导下对图片进行解析,在解读的过程中,形成综合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读图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由此可见,在高中地理图像教学中,将解图重视起来,并采用有效手段进行引导,可对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进行培养,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为其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进行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而图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方面有着一定优势,所以教师去江高中地理图像教学重视起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将选图、呈图、解图当作入手点,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引导。如此才可使图像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才可使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读图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郭晟.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图像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1(35):15-16.
【2】王培坚.基于地理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0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