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类电商企业的盈利模式分析及财务评价 ——以永辉超市为例
袁禧儿 刘耘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袁禧儿 刘耘,. 生鲜类电商企业的盈利模式分析及财务评价 ——以永辉超市为例[J]. 电子商务进展,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7098.
摘要:
本文选择以生鲜销售为主要业务的现代化超市企业——永辉超市为研究对象,其作为我国第一家在主板上市的生鲜类零售超市企业,靠着自身独特的盈利模式,在受到线上电商巨大冲击的情况下仍保持着利润上涨的势头。永辉超市采用“到店+到家”的经营方式,确定了店仓自营的盈利模式。通过分析其供应链,物流,线上三方面的五个盈利基本要素,从利润点,利润源,利润对象,利润杠杆,利润屏障对永辉超市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并基于永辉超市2018年至2020年的财报数据,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周转能力,成长性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财务分析,发现有生鲜产品毛利率低,扩展过快致使财务风险过高,激烈的竞争挤压了盈利空间的问题。因此相应提出了创新盈利模式,优化供应链,改善资产配置降低财务风险,优化“到店+到家”模式建立竞争优势的建议,为永辉超市后续发展提供参考,并对整个生鲜电商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鲜电商;永辉超市;盈利模式;财务分析
DOI:10.12721/ccn.2021.157098
基金资助:

1 引 言

历经近十年的发展,生鲜电商已突破传统生鲜销售模式,根据流量入口的不同,生鲜企业模式分为:线上运营、线下社区和线上线下新零售。目前情况是多业态共存,行业竞争激烈。永辉超市在其中的综合实力排名靠前,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持续能力较好。研究永辉超市的盈利模式可以发现其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也能为生鲜电商的发展提供借鉴。

2 相关概述

2.1 生鲜电商的概述

生鲜电商是生鲜产品电子商务的简称,指的是通过线上平台销售生鲜类产品,并配送给消费者。

表1 生鲜电商经营模式分类1.png

2.2 盈利模式的概述

盈利模式就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务结构,是企业能持续效益和利润的动态过程。

表2 生鲜电商盈利模式分类2.png

3 永辉超市的盈利模式分析

3.1 概况

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成立,以零售业为龙头产业,是国内首批将生鲜农产品引进现代超市的企业之一,2010年12月于上海主板上市。

表3 永辉超市生鲜电商发展历程3.png

3.2 永辉超市的盈利模式

永辉超市为具有独特性的店仓自营的盈利模式,以主营生鲜的差异化产品结构作为企业特色,在同行业市场中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坚持自采自营的一体化经营,供应链强大物流中心覆盖广,这一模式有效的帮助企业统一制定标准,掌控产品质量,减少中间成本,为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2.1 根据业务分类

(1)业务收入情况

据图1,主营业务盈利支柱是食品用品和生鲜及加工,两者收入总额远高于其他业务且呈现上升态势,毛利率控制在12%-20%之间,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同时,服务业虽在总体收入中占比低,但毛利率却高达86%-90%。

4.png图1 永辉超市2015-2020年分业务收入及毛利率

(2)供应链情况

永辉超市以用户为导向发展供应链,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品差异化运营。利用区域化特色开展一村一品,通过属地采购和源头采购双模式进行渗透,全国范围内搭建生鲜运营体系。

(3)物流情况

永辉坚持投资农场果园等上游基地,具备专业的采购团队,全国范围内有2500多人,直采比例75%以上,形成全国统采区域直采的采购体系。物流中心配送范围覆盖全国29个省市,共有19个常温配送中心和14个定温配送中心。

(4)线上发展情况

受到疫情影响的2020年,线上业务突增,线上销售额超100亿元,同比增长198%,日均单量超过20万,月平均复购率近50%。截止2020年12月31日“永辉生活”线上平台会员数同比增加250%。

3.2.2 盈利基本要素分析

第一,利润点为超市连锁业务,提供零售商品。后期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等细分,逐渐从原先的兼顾密集型市场转向多元差异化市场。

第二,利润源为各类连锁超市中的食品用品和生鲜及加工销售部分。

第三,利润对象为城市中做饭的家庭。

第四,利润杠杆:利用消费者对生鲜类产品的高频回购率及便携的送货上门服务,增强消费者黏性。永辉超市本身与线上线下多个公司进行深度合作,比如与红旗连锁合作增强供应链能力,与京东合作增强物流运输和线上服务能力。

第五,利润屏障:永辉超市坚持店仓自营的盈利模式和自采自营的一体化经营,即直采-基地模式。强大的供应能力和自采自营的模式对于物流能力,仓储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要求极高,因此此模式难以完全复制。

4 永辉超市的财务分析

4.1 盈利能力分析

据图2,销售毛利率2020年与2019年基本持平,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呈现上升趋势,体现出永辉超市盈利能力整体增强,综合效益越来越好。2020年总资产报酬率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利息费用增加净利润降低,总资产盈利能力有所下降。5.png图2 永辉超市2018-2020年盈利能力指标

4.2 偿债能力分析

永辉超市流动比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速动比率在2018-2019年间下降,但2020年出现缓慢回升。永辉超市短期偿债情况比较稳定但有下降的趋势,流动资产中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等比重不够高,所以短期偿债能力偏弱,后续发展应当考虑资产结构配比情况。

据表4,资产负债率呈现上升趋势,且2018-2019年间陡然增高突破60%,所有者权益比率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一般资产负债率的正常区间在40%-60%,70%则是普遍认为的警戒线,永辉超市2020年达到63.69%,说明其长期偿债能力弱,后续的筹资会受影响。因此永辉超市应当暂时放弃部分财务杠杆利益,先调整资本结构,保证有足够的资产偿债及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表4 永辉超市2018-2020年偿债能力指标6.png

4.3 周转能力分析

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存货周转期逐渐增长,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上升,应收账款周转期逐年减少。说明永辉超市存货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有所下降,线上线下同时发展导致存货配比不合理,产生存货积压,应收账款速度周转加快,应收账款上的周转成本有所降低,周转能力强。

表5 永辉超市2018-2020年周转能力指标7.png

4.4 成长性分析

据图3,营业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呈现大幅度上升的势头,这说明永辉超市仍处于成长期,业务不断扩展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后续又受疫情影响,虽然影响了线下商超营业额,但线上购物需求急速增长,线上发展情况良好。

净资产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整体出现起伏波动,2018-2019年间上升,2019-2020年间又回落。是因为此前永辉超市一直按着扩张路线发展,但2020年疫情影响,许多原定扩张和建设计划无法完成,原先的成本难以收回。8.png图3 永辉超市2018-2020年成长性指标

5 问题及建议

5.1 急速扩张埋下隐患,改善资产配置降低财务风险

永辉超市近几年发展策略比较激进,据永辉超市2020年年报,共有1017家门店,并计划于2021年开业近百家新门店。虽然这会帮助其抢占市场,但是其现在的资产配置情况却难以满足加速扩张的需求,新门店开业后也需要持续支付租金等成本费用。而且现今整体线上购物发展良好,线下门店投资成本回笼较难,企业后续的运营情况以及战略规划会受限于资产周转能力和偿债能力。

5.2 竞争激烈,优化“到店+到家”模式建立竞争优势

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本来不被看好的生鲜电商行业被激活,2019年略现颓势的社区团购再次复出,每日优鲜等平台运用大量补贴福利等方式不断发展,抢占原有生鲜电商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永辉超市为线下线上结合发展,受限于线下门店成本高,与社区团购比较,没有竞争优势。通过2020年报和2021年一季度报都可看出,永辉超市现在的营业收入呈现下滑态势。因此永辉更应该发挥自身线下线上一体化优势,完善源头采购,供应链、仓储一条龙的运输机制,创新独有的发展模式,比如结合扶贫产品销售生鲜品类,加大“寻源”系统发展等。继续搭建推广线上平台“永辉生活”,致力于将线下客户同时转为线上用户,增加用户黏性。

结 论

永辉超市现在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成长性强,但急速扩张的战略对其产生了不良影响,若不提高整体能力寻求创新而继续扩张市场,一旦出现财务问题只会被市场淘汰。其现在需要放慢脚步,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改善资产配置,合理规划并留存资金保障应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为后续发展战略的开展提供保障。优化现有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融入自身特色,扩大竞争优势占据市场份额以求更好发展。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袁禧儿,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学生),管理学学士

第二作者:刘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英国拉夫堡大学金融与管理硕士,讲师,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金融管理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