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在高考中,地理学科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地理学科虽归属于文科,但其中拥有较理科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教师应当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将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打造出高效的地理课堂。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有部分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讲台上源源不断地为学生灌输地理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和记忆。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缺少较强的参与度,只能在教师的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也就无法实现学生各项能力和素养的同步提升。久而久之,学生将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无法掌握充足的地理知识,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二、基于新教材、新选考与新课堂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1、基于新教材合理应用知识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运用新教材,通过其中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如地理学科中存在着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主题,新教材也体现出这一观点,并且比以往更加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类社会发展为基础开展教学工作。
例如,在进行“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材以某重点区域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为例。功能区的划分能够体现出人类活动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也可体现出人类需要因地制宜运用地理环境,并协调人地关系。针对这一主题,教师不应只注重划分主体功能区这一知识点,还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各功能区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优化发展区没有反哺禁止发展区,以及重视保护的功能区很难形成功能区建设方面的生态保障。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新教材知识,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2、基于新选考创新教学方法
新高考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旨在尊重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也应该顺应新政策的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轻松有趣。
首先,要帮助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讲授“水循环”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水循环的视频,让学生自己在黑板上绘制水循环简图;在讲“太阳对地球的作用”时,教师可以展示地球景观和事物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得出地球对太阳的影响作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后,教师可以在春秋分日组织学生去室外通过物体影长计算太阳高度角,推算学校的经纬度。其次,教师要带动学生独立总结。教师可在每周预留复习课时间,并让学生自讲自评,自己从旁辅助和补充。最后,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力量,学会寻找有趣的课程资源来吸引学生,如通过一些包含知识点的趣味视频、地理事物纪录片、有教学价值的科普动画等,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深知识点的记忆,同时还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深谙地理就在生活之中的观念,感受地理学习的魅力。
3、基于新课程多元优化手段
(1)转变师生角色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唯一主导人,具有绝对性的权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通常教师说一不二,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相关的教材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不言而喻,长此以往非常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思路,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将自己看作学生的辅导者与服务者,退出“主人翁”的地位,将学生放到课堂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主思考习惯与学习习惯,以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
例如,在进行“旅游资源”相关教学时,教师不能长篇大论地向学生讲述相关的教材内容,这样会使教学内容毫无新意,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去过什么有趣的地方,见识过什么样的自然奇观呢?”此时学生便会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开始畅所欲言诉说自己的旅游经历,这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对相关的教材内容进行总结,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
(2)强化互动交流
开展师生互动交流是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地理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围绕学生设计教学活动,为他们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由此来进一步提升师生互动效果。
例如,在“人口迁移”这节内容学习过程中,我就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然后以互动讨论的方式与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以自己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人口迁移”现象,并能够对人口迁移有一个最直接、具体的感知体验。在互动讨论过程中,我提出的问题主要围绕“人口迁移的规律是什么”“人口迁移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人口迁移与哪些影响因素有关”等内容。在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时,我会耐心倾听他们的观点,因为他们的观点能够直接反映出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效果,这能够为教师指明课堂教学工作的方向。如,学生对“人口迁移与哪些影响因素有关”的理解不够透彻,那么我就将其作为关键切入点,让学生在参与讨论过程中,认识到经济、文化等都是人口迁移的因素,帮助他们获得更为全面、具体的认知。
(3)创设多样情境
环境、氛围将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影响。为了不断优化和完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就应当全面分析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境。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真实性。新课程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当从实际生活中搜集相关素材,创设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第二,劣构性。劣构性情境涉及到较复杂的内容,缺少较明确的指向,包含的内容并非是显性的。之所以要构建带有劣构性的教学情境,主要是因为现实生活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例如,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为学生展示一张世界自然带的原始分布图,学生需认真分析和研究这一地图,从中归纳和总结世界自然带水平分布规律。在这张地图中,自然带的分布并不规则,并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某地区的自然带将会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而这就会创设出一个带有较强探究性的劣构情境。
第三,全程性。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情境可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师可在上课时借助具体的案例导入新知识,围绕着新知识展开教学、创设情境,并在课后练习巩固中渗透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最终实现学生各项能力和素养的稳步提升。
三、结语
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关键性学科,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创新地理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高质量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 俞譞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 文学教育(下),2018(11):168-169.
[2] 张晓维. 高中地理新高考改革的教学对策[J]. 新课程导学,20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