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进行地理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生活常识,使学生了解各地的地形地貌,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初中生本身就不喜欢被束缚,向往自由,因此,要想提升地理教学质量,教师就要选择初中生喜欢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特别是进行初中阶段的教学,教师更要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地主动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地理知识具有趣味性,学生才会认真听讲、主动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幽默的语言短暂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持久性不强。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以此持久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的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到地理学习的趣味性。以《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学为例,本单元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教会学生运用世界政区图说出三大宗教的地区分布,学会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此单元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学生需要具备充足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充分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宗教本身是具备一定的神秘色彩的,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三大宗教的民间传说故事,利用故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视频、图片、音频播放功能等进行地理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以《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世界中的六大语言用音频播放功能进行播放,也可以直接为学生播放各国人民说自己本国语言的视频。在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将会更加强烈。
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宗教的代表人物图片以及一些传统的服饰、遵守信仰的人需要参加的活动图片等,使学生对宗教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综合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进行地图教学
地图是初中生认识地理区域以及区域联系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相较于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具有更多便捷的功能,更有利于教师提高地图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讲解地图,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各项优势功能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图形编辑功能、内容恢复与更新功能等讲解地图中的区域信息,以此来优化地图教学过程。这样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比如,在教“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讲解“亚洲气候图”“欧洲气候图”等,帮助学生强化对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类型的记忆。以“亚洲气候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绘图功能,将不同气候下的地理区域标为不同的颜色,以帮助学生进行区分,如,将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的区域标为黄色,将热带季风气候下的区域标为红色。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缩放功能,对“亚洲气候图”进行缩放,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不同气候下的地理区域。另外,教师可以利用搜索功能,通过一些网站搜索一些最新的地图,如通过中国天气网搜索我国最新的卫星云图,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
3借助信息设备进行地理实验演示教学
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统一的规律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具有指导意义。地理实验能够将学生带入具体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和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现象观察能力和地理规律探究能力。因此,当教师面对缺乏实验操作教学条件的问题时,可以利用信息设备向学生展示某些地理实验的动态演示过程,使学生借助信息设备学习地理实验,了解某些地理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以此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实验情境。这样有利于教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效结合,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讲授“中国的土地资源”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特点”等知识,然后结合地理实验向学生讲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一些问题。以“水土流失”问题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设备向学生演示“探究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的实验过程,也可以引导学生学生观看相关的实验视频,使学生对制作斜坡装置、利用草皮模拟不同植被覆盖率下的土地等、利用水瓶模式降雨场景等实验步骤形成更加具体的认识,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人类的滥砍滥伐行为加剧水土流失问题”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4为学生创造利用信息设备讲解知识的机会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教师要积极推动课堂角色的转变,为学生创造一些“教”的机会,推动学生在“教”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实现创新。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学生缺乏自主讲解的勇气和积极性,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需要讲解的内容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缺乏自主讲解的自信心。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利用信息设备进行自主讲解的机会,让学生参考课件讲解某些具体的地理知识点,以此帮助学生突破自我,帮助学生养成从“教”中学的良好习惯。
比如,在传授“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学生讲解”的环节,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讲解“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等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同桌自动组成一个小组,然后秉持学生自愿的原则,随机选择一组学生,使一名学生阐述东北地区的主要山脉、平原等地理区域,使另外一名学生控制信息设备并根据同桌的阐述内容圈出相应区域,例如一名学生讲解“大兴安岭”时,其同桌就要在课件中的地图上圈出“大兴安岭”的具体位置,这样能够提高学生自主讲解的效率。
结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要利用好信息技术。首先,地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突出地理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掌握教学重难点。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地图教学或者利用信息技术引入趣味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再次,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布置教学任务,分析教学任务,充分提升地理教学质量。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提升预习质量,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梦.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20(04):42-44.
[2]许凤. 基于STEAM理念的分组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应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0.
[3]张自,齐宇歆.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效果分析[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1(02):41-45.
[4]邵婷.浅析初中地理教育中环境教育的错位与整合[J].考试周刊,2020(24):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