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补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顾微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顾微,. 中医补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J]. 当代中医药,2022.2. DOI: 10.12721/ccn.2022.157016.
摘要: 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消渴病痹症,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在50%以上,在糖尿病的并发症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早期有腿脚麻木、疼痛、异常出汗等症状,部分分型的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后期感觉减弱甚至消失,继而出现足部溃疡、坏疽,严重时可能导致截肢。因此,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目前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依靠西医,常用的治疗药物有福辛普利钠片、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降低血管阻力药物,荃糖还原酶抑制剂和尼莫地平、甲钴胺等神经修复药物。但由于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不明确,目前所有的治疗方法均非特异性治疗,只能达到治标的作用,且西药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大,因此以中医补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此病已逐渐成为研究热门。本文对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诊断、中医补气活血通络法治疗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优势和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补气活血通络
DOI: 10.12721/ccn.2022.157016
基金资助: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涉及脊神经、颅神经、植物神经,常见类型有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痛性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不同分型的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超过50%的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没有显著症状,由于脚部受伤引起神经病变进而无知觉是患者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临床诊断发现,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下肢神经损害比上肢更为严重,并且神经损害大都以轴索损害为主。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症状,比如疼痛、麻木、足部发凉发胀等,而运动神经症状较轻。痛性神经病变占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20%以上,患者有持续疼痛、针刺样或切割样疼痛、轻触疼痛和痛觉过敏等症状,严重时可致残。其他类型的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还包括:近段运动神经病变,多见于一侧下肢近端疼痛,或伴随肌无力和肌肉萎缩;局灶性单神经病变,主要为单颅神经或脊神经病变;非对称性的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病变同时累及多个单神经;多发神经根病变常见于腰部;自主神经病变可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并可能伴随体温、泌汗异常和神经内分泌障碍。

中西医对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糖尿病的诊断;(2)神经病变的诊断;(3)临床表现与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相符;(4)神经病变与糖尿病关系的确定。对于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方案的确定,前提是准确地诊断病例所属的类型。在诊断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首先必须确诊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并且明确神经病变是伴随糖尿病发生还是在糖尿病之后出现;其次,由于引起神经病变的原因复杂,不能仅通过患有糖尿病而轻易地确诊为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需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后才可确诊;最后对患者的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分型,以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临床实践中,典型的病例诊断较容易,主要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测试进行诊断;对于复杂的和未出现显著临床症状的病例,除了病例病史和体征测试诊断,必要的时候可进行神经功能测定等辅助检查。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补气活血通络法治疗

中国卫生部在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将DM分为湿热内蕴型,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以及血瘀阻络型这5种类型。目前,应用于DM内科治疗的新方法层出不穷,其中对于中医药治疗DM的作用研究越来越受重视,中药降糖作用虽然温和,但持久,且具有副作用小,显著改善DM患者临床症状和体质,并能在多个环节上防治DM并发症等许多优点。因此,积极寻求中医药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本草便读》日:“凡藤类之属,皆可通经人络。”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提出用活血化瘀及虫类搜剔通络法治疗络中之病,因此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应多选用辛味药、藤类药和虫类药,如水蛭、地龙、蜈蚣、全蝎、土鳖虫、桃仁、当归尾、红花、鸡血藤、桂枝等。谢春光在活血通络法指导下拟定出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组通络糖泰方(该方由黄芪、当归、水蛭、川牛膝、玄参、赤芍、地骨皮、白芥子、蚕砂、冰片等药物组成)可显著降低中医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且高剂量组优于西药组,具有降糖、降脂、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综合治疗作用,有效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将6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糖尿病降糖基础治疗,治疗组予活血通络的虫类药为主的汤剂(僵蚕9g、地龙6g、白附子5g、全蝎2g、蜈蚣3g、丹参15g组成),对照组予甲钴铵(500/片),两组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实验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足背静脉、右食指微循环的血流灌注量和流速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将1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组70例在对熙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汤(当归、川芎、赤芍、水蛭、地龙、五味子、山药、鸡血藤、丹参、黄芪、甘草),均持续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幅度大。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活血通络中药(黄芪60g,鸡血藤30g,川牛膝、熟地黄各15g,赤芍、红花、补骨脂、白芍各12g,莪术、桂枝各9g,细辛3g)治疗,实验结果为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降低更加显著(P<0.05)且其治疗后正中神经及胫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张侗.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组方用药规律[D].辽宁中医药大学,2021.

[2]岳瑞文,王志强.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体会[C]//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全国中医药糖尿病大会(第十九次)资料汇编.,2018:185-18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