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协同护理疗效及满意率
宋舒萍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宋舒萍,.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协同护理疗效及满意率[J]. 中国护理学报,2021.12. DOI:10.12721/ccn.2021.157119.
摘要: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脱位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间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术后感染率、脱位率及满意度情况,于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估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 <0.05;观察组感染率、脱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 <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出院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脱位率,促进肢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协同护理模式;髋关节置换手术;脱位率
DOI:10.12721/ccn.2021.157119
基金资助:

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用于治疗各类难治性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案。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各种膝关节病变频频发生,导致髋关节置换率逐年增加。尽管手术能够有效解除患者关节病变,但其仍属于创伤性操作,常导致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如术后感染、脱位等等,影响手术效果。因此,针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协同护理作为近年来临床出现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概念最早出自Orem自理理论,有学者提出该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现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常规护理模式与协同护理模式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对象均源自2017年5月-2019年5月间于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标准[4]:(1)年龄<90岁;(2)无心、肺功能异常;(3)无腰麻、硬膜外麻醉的禁忌证;(4)认知功能正常,同意参与本研究者。剔除标准:(1)保守治疗选取其他方法固定者;(2)未按规定完成治疗或者不能完成随访期观察者;(3)患者因自身原因自行退出者。最终纳入9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8),将两组患者的个人信息录入统计学中处理分析,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实施前已获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手术期间配合常规护理,患者入室后主动介绍室内相关医护人员,详细核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确认无误后建立静脉通道,尽量选择其健侧上肢进行穿刺,合理调整输液速度,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遵医嘱进行抗感染,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1)成立协同圈,由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患者及1名患者家属组成,圈员定期开展会议,了解协同护理的意义,相互熟悉,互相配合。

(2)疾病宣教:由医师和护士进行讲解,患者与家属参与其中,对于理解能力差的患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告知手术前需进行的血压化验检查,并结合检查结果为患者选择最佳手术时间,主动讲解疾病原因、手术方式及过程、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不适的原因,纠正患者与家属的错误认知,避免术后恐慌。

(3)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注意事项,并告知术后观察切口引流情况及方法,指导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如限制肌肉的静态收缩,远隔关节的主动运动,以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并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所带来的损伤,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促进患者积极面对术后康复;与患者沟通过程中了解患者术后人际关系、性格和生活态度方面是否发生变化,并针对变化采取具体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2)观察两组感染率、脱位率以及满意率;(3)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法,共包括疼痛、步态、日常生活、体征表现、查体结果等4大方面的内容,4个领域中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11~0.904,重测信度ICC>0.91。其中步态包括步态跛行、行走距离、助行装置,日常生活包括上下楼梯、穿鞋袜、坐、乘车,查体结果包括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内容。满分为100分。评分标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感染率、脱位率以及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感染率、脱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

2.3、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

出院时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院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

3、 讨论

现如今,膝关节病变的患病率持续升高,且大多需要接受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常见的有股骨骨折、退行性病变等,通过髋关节置换有助于解除局部病变,能够有效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和恢复关节功能等,然而术后仍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康复锻炼来达到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目的。

但在术后康复过程中,涉及的领域较广,往往需要多个科室与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够协作,但过去的行业流程缺乏这种连贯性,且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和判定标准,故难以在治疗中迅速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处理对策。因此,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协同护理的概念,本研究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感染率、脱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院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首先运用协同护理模式,将骨科医师与护士建立一个牢固的沟通合作渠道,共同承担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即刻调整治疗护理方案,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护理工作量,同时也能适应患者的病情进展节奏,对症处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配合心理干预的作用,使其保持乐观良好的心态迎接未来,主动配合治疗,提升整体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夏春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予以围手术期协同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4):153,156.

[2] 况丽,叶明.协同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我护理及情绪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7(6):672-674,684.

[3] 孙晴晴,崔玉洁,段玉莲,等.多学科团队干预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8(7):987-99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