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四肢在生活和工作中承担着重要功能,因为在生活中也非常容易受到创伤[1]。发生意外时,四肢受到严重的外力,会发生骨折,而严重的骨折就是骨不连,手术后恢复困难。带锁髓内固定技术是新型的治疗骨折的技术,相较与传统的骨折后治疗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为探究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我院选取了一定例数的患者进行了实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中,甄选患者77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比组38例,研究组39例,以上患者均为四肢上骨折且骨折程度严重,形成骨不连。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16~72岁,平均年龄(48.82±4.80)岁;具体骨不连情况:肥大型10例,无菌型13例,膜性假关节2例,萎缩型6例,营养不良型8例。对比组:男性18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16~71岁,平均年龄(48.40±4.37)岁;具体骨不连情况:肥大型9例,无菌型12例,膜性假关节3例,萎缩型7例,营养不良型7例。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会批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比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钢板加压治疗。患者麻醉患者后,在骨折部位侧方切口,剥离骨骼上的肌腱、阔筋膜等组织,使用钢板加压固定已经骨折的骨骼,并使用皮质骨螺钉进行加压,清理好伤口后缝合。研究组患者接受带锁髓内钉治疗。在患者骨折部位侧方切口,剥离附着于骨骼上的组织,对连接处打磨、修复、复位,利用骨刀扩髓,再利用大转子于进针处固定,从任意骨骼端置入骨骼块,清理后缝合伤口。
1.3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指标与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围术期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min)、手术出血量(cm)、引流量(ml)、切口长度(cm)四项,均按照实际情况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优良情况判断标准:患者半年后骨骼愈合良好,无裂痕,肢体可正常运动,运动时不发生疼痛为情况“优”;半年后骨骼愈合不完全,可在医学影像中观察到裂痕,肢体运动受限,运动时疼痛轻微为情况“良”;患者骨骼未愈合,存在移位,肢体运动受限严重,运动时疼痛难忍为情况“差”。总优良率=优+良。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使用软件SPSS27.0,研究中进行统计的计数资料表示为率(%),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方差(x̄±s)。计数资料比较通过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检验通过t检验。p<0.05统一认为比较量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认为比较量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指标,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均低于对比组(p<0.05),手术切口长度也显著比对比组短(p<0.05)。
2.2: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研究组患者中评价为“差”的仅2例,对比组中评价为“差”的有10例。研究组总优良率为94.87%,远高于对比组的73.68%(p<0.05)
3.讨论
四肢骨骼受到创伤发生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尤其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发生骨折的概率更高[2]。骨折后骨不连治疗比较棘手,患者恢复中也受到很多外力因素难以恢复,常规的钢板加压治疗方法效果不佳,容易发生骨骼变形,骨裂恢复困难[3]。带锁髓内钉手术治疗骨折效果良好,是现代骨外科常选择的一种治疗方式,相较于其他方式,患者恢复更快,手术更安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各项围术期手术指标低于对比组(p<0.05),手术切口长度也显著比对比组短(p<0.05);研究组患者中评价为“差”的仅2例,对比组中评价为“差”的有10例。研究组总优良率为94.87%,远高于对比组的73.68%(p<0.05)。
综上,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效果良好,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少等手术指标明显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更加能够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陈地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9,7(02):91-93.
[2]党华,郭耀军.加压钢板、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作用分析[J].贵州医药,2019,45(01):73-74.
[3]李任重.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2(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