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硬件+互联网”智慧食堂校园服务产品
周文成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周文成,. “软件+硬件+互联网”智慧食堂校园服务产品[J]. 软件工程研究,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39.
摘要:
“软件+硬件+互联网” 智慧食堂是以互联网为连接点,实现软件、系统与硬件三方面完美融合的新时代智慧型食堂模式,使得校园食堂智能化与信息化为一体,借助科技的力量,将校园食堂变得更透明,更高效,更安全。本文将详细介绍此模式的细节内容,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 互联网+;智慧食堂;校园服务
DOI:10.12721/ccn.2021.157039
基金资助:

引 言 

高校食堂是每个学校最重要的后勤保障,但是许多食堂仍保留着传统食堂管理运作模式与固步自封的观念,使得他们难以适应新情况的出现,饭点时候仅有的人力与窗口难以满足师生们的用餐需要,造成了排队时间长;缺乏有效系统的运营管理体系和监管反馈机制,导致饭菜出品差;学生不满意食堂饭菜的质量,也便出现浪费粮食等问题。这些缺陷的存在难以让学生和老师获得令人获得满意的就餐体验,导致饭堂运作效率低下,管理混乱,在师生心中口碑变差,学生不愿意在食堂用餐。

本产品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构建相应的软件系统,配置合适的硬件,形成智慧型一体化的新型高校食堂运营模式,将搭建监测测反馈平台,倾听师生意见,建立有效反馈沟通渠道,优化食堂满意度反馈机制。运用算法数据,精准预估每日所需食材数量,减少粮食的浪费,节约食堂成本。采用多种支付手段,支付方式更快捷便利智能,大大降低排队的时间成本,获得高效率运转。

智慧食堂更改了传统的于饭堂就餐的模式,有堂食、外卖和外带三种就餐方式,相应的也有刷卡支付、人脸支付和在线支付(微信、支付宝)三种支付方式,多种就餐形式和支付方式,减少了高校食堂排队滞留人数,加快了师生们的就餐效率。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问题 

根据目前传统食堂的弊端进行革新,打造“软件+硬件+互联网”的智慧食堂校园服务产品,使校园食堂实现管理一体化、信息化,师生用餐便捷化、健康化。使食堂成本大大减低、管理透明,优化用餐体验,便利师生。

本次调研方式以线上填写网络调查问卷形式为主,并结合适当的线下部分高校实地调查走访形式,两种形式尽可能获取最多和最真实的师生食堂就餐反馈意见。并且将打算走访部分高校食堂,深入其内部了解其运营时所存在的问题困扰,也得以亲身实地考察食堂内部原有运营模式,切实感受其中的不足,获取一手参考材料。调研的重点对象是现于高校食堂有就餐需求的师生们,了解他们在食堂就餐过程中存在的困扰。

智慧食堂运营模式中,以互联网为纽带将智能化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主要优势是摒弃传统工作人员输入金额,顾客刷卡的支付模式,减少排队拥挤情况。采取自助餐形式,减少人工成本,师生们自助选择菜式和打饭,按需配置分量,采取线上、人脸和刷卡三种支付手段,实现快速支付。外卖板块主要依靠自助智能食物储存柜和第三方平台的连接,实现餐前预定于支付,自行提取的外卖模式。评价反馈系统,顾客在就餐完毕后可通过手机移动端,对菜品的味道、卫生情况等问题进行评价,在食堂后台监测管理里,管理者可以进行查看并进行相应的整改。

如何进行产品的推销呢?先在个别高校进行试点调整,将试点高校饭堂打造成完善的智慧食堂,以个别成功的案例向其他高校进行推广。在热门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上更新智慧食堂的推广,主要以学生视角进行推广,以求刺中学生们的痛点。可进行街头学生采访形式进行推广,以学生第一人称的视角来了解智慧食堂的全貌。

项目实施

计划:智慧食堂更改了传统的于饭堂就餐的模式,有堂食、外卖和外带三种就餐方式,相应的也有刷卡支付、人脸支付和在线支付(微信、支付宝)三种支付方式,拟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主要需要配备的硬件有智能结算台、智能餐具、智能托盘三者构成的饭堂快速结算系统,再设置人脸识别仪、服务器、读卡器、双屏收银台和自助智能食物寄存柜。软件部分分为食堂管理系统、食堂后台监测系统和企业后台管理三大模块。

通过配备人脸识别仪,让传统的校园一卡通、师生人脸和微信(支付宝)进行绑定,将一卡通的数据转移至智慧食堂管理平台数据中,实现学生不必带饭卡也可以在饭堂就餐。想要进行堂食或外带的师生们,在首次通过身份绑定成功后,拿取智能餐具和智能托盘,可到传统打菜窗口进行消费,待师生们选定菜式和米饭,工作人员输入消费金额后,便可以自行前往双屏收银台进行结账。但智慧食堂运营模式主打自助模式为特色,师生们在拿去智能餐具和智能托盘后,在自主柜台中选取自己心仪的饭菜,并每次选取饭菜后放置智能结算台上进行称重和计算饭菜价格,等选取所有菜式后自行前往双屏收银台进行结账并就餐。此系统在学生选定菜式至智能结算台上时,便会出现相应菜式价格,录入了系统。当托盘内的餐具未完全进入结算区而产生漏单、逃单时,系统会自动检测并发出相应警示进行提醒,即使出现逃单、漏单情况,也可以有迹可循。

选择外卖的师生们,可提前进行预约,在微信小程序上选择菜式、配送时间,填写相应联系方式和地址并结账后,饭堂工作人员根据需要进行打包饭菜,并在预计时间投放到相应地点的自助智能食物寄存柜中,由此师生们便会在手机微信上获得饭菜投放的时间和位置并生成取餐二维码,课后便可以自行前往拿取。

在监测方面,于食堂后厨安装摄像头,并将实时画面上传至食堂管理平台,家长、学生、老师和管理者均可以从平台中调取后厨实时运作情况。对于饭菜的评价,消费者们可以从手机订餐窗口中填写相应的评价,而在饭堂堂食的人们也可以在双屏收银台结账后扫面屏幕中的二维码对菜式进行评价。 

硬 件

1.智能餐具:这些智能餐具的底部都植入RFID射频芯片,提供多种款式,实现就餐时的各种功能。在日常使用中,其与普通的餐具并无差异,同样具备耐高温、耐碰撞等测试。

2.智能托盘:在托盘的各个角落都植入RFID射频芯片,当托盘内的餐具未全部进入结算区域中而出现漏单、逃单情况时,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并发出警示提醒顾客。当然这种托盘也与普通托盘在使用、清洗和消毒上都一样。

3.智能结算台:采用一体化设计,集成射频读写装置、读卡器、显示屏等多个设备,实现对进入结算区餐具内饭菜的快速识别,顾客可自行完成核对价格,结算速度块,可完全自助形式,极大的节省时间,缓解了传统排队等待问题

4.人脸识别仪:师生在食堂就餐或外带的第一步,进行人脸识别或扫面屏幕中的二维码进行身份绑定,便可以显示出卡里剩余余额和历史消费记录。

5.双屏智能收银台:双屏幕大尺寸智能收银台,具备刷卡、在线支付和人脸识别三大支付手段的收银台,顾客选取饭菜完毕后,将饭菜置于识别区域中,核对消费金额并进行支付。识别核对支付的反应速度快,可达两秒一位,并且双屏设置,可以同时两人前后进行账单支付,提高支付效率。

6. 自助智能食物寄存柜:提供食物储存和保温功能,一个柜子约有50-60个食物储存位,中间配有显示屏和二维码扫描仪器,顾客出示手机二维码或者填写取餐号码,储存处的透明门板便会自动开启,顾客便可以取走外卖。

软件:食堂管理系统、食堂后台监测系统和企业后台管理三大模块

1.食堂管理系统:拥有刷卡、人脸、手机在线支付多种支付方式,在食堂显示页面,顾客可以进行选择菜品、付款和餐后评价板块。可以查看历史订单、余额、消费记录和历史评价等。在菜单显示板块上,系统会进行每日更新,分早中晚将今日的菜品进行显示,顾客可根据需要进行预定。

2.食堂后台监测管理:管理者的食堂后台数据查看系统,约分为菜品管理、订单统计、营业额流水、账单管理和评价反馈几大模块,管理者可以定时对菜品进行设置调整,根据不同时期食材的不同价格进行菜品价格的调整,可按需求对选定时期段的营业额流水进行查询、导出,实时监控食堂的运作情况。另附有采购一大板块,在选定每日菜品后,设置大约用餐人数后,系统会自动计算出所需要的食材分量,在多次使用调整后,食材预估系统将越来越精确,采购人员便可以根据于此进行食材采购,减少不必要的粮食浪费现象。并且还有溯源系统,采购人员采购时填写相关信息,记录每种食材的来源,保证每种食材的来源情况,保证饭菜的安全卫生。评价反馈模块,食堂负责人可根据顾客们对菜品的评价,对某款受欢迎的菜品增加供应量,对不满意的菜品进行完善。

3.企业后台管理:此模块为按照企业管理框架级设定人员权限,对后台信息资料进行查看管理,对预定餐情况进行管理。可查看每周、每月或者定期的账单流水,进行报表数据统计,成为汇报的数据支撑。

食堂规划:根据8000人食堂整体配置作如下规划,于每一个自助菜品柜上配置一个智能结算台配置8台自助智能双屏收银台,每台收银台自带人脸支付功能配备4台人脸识别仪配置6000个智能托盘,按照1:4的需要配置24000个智能餐具服务器一台自助智能食物储存柜,每栋宿舍楼配备一个,后期可根据外卖订单量进行扩建。

项目创新

这是一种运用在高校食堂中的信息化服务产品,设计理念主要是便利管理者管理与运营,提升师生用餐体验 ,便利校园生活。运用数据分析,减少校园食堂中浪费粮食的情况,相应国家节约粮食的号召。营养分析帮助师生均衡饮食,增强体质。本项目产品相较于其他产品,特色在于能一体化管理食堂,而不单单是优化和便利服务。“软件+硬件+互联网”智慧食堂是,使得校园食堂智能化与信息化为一体。 

参考文献

方桂芬,刘元.互联网+时代高校食堂发展的SWOT分析[J].新一代月刊.2017.

谢海龙.信息技术支撑的“互联网+食堂”监管[J].浙江教育技术.2020. 

姓名:周文成,2000.7.8,男,汉,江西,本科,计算机 

通讯作者:丁群(1981年9月),女,湖南常德人,汉族,2004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本科,讲师,主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