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延期保修服务是确保诊疗安全的先决条件,而对其进行合理定价不仅能够减轻医院和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以提升医疗设备生产厂家的市场竞争力,收获更好的市场口碑。目前,市面上的医疗器械种类繁杂,良莠不齐,部分设备如果没有完善的延期保修策略就会沦为残次品,对此,医疗机构应该与不同部门开展战略合作,以此来提高延期保修以及定价策略的合理性。
一、医疗设备延期保修的相关对策
(一)科学选择延期保修设备
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存在较大难度,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各个环节,还需要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在进行医疗设备延期保修过程中,必须将关键零件的价格进行公开招标,并且留出充足的响应时间。具备自我检修能力的医疗设备可以不进行延期保修,另外,不经常使用设备的保修顺序也要适当地延后,总之需要充分考虑其综合使用情况来制定延期保修计划。
(二)评估延期保修设备
医疗机构需对延期保修的设备进行评估,例如工作环境、设备型号、损坏部件等方面,之后模拟计算出保修费用,一旦厂家提出的延期保修费用不合理,就需要重新制定计划。
(三)管理延期保修设备
在设备保修过程中,需要将其拆分成不同环节,包括日常维护保养、预防性维护以及质量控制等,促进开机率的提升,且降低出现故障问题的概率。医疗设备的保修工作一直是医学装备人员的工作重点,而随着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现代医院体系的建立,医院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医疗设备保修工作可供利用的工具也越来越丰富。设备保修工作也将从主要靠主观谈判,最终转变成依靠数据支撑,并且不断自我完善的客观行为。
二、医疗设备的定价
(一)加大医疗设备价格监测力度
医疗设备的价格制定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即生产、出售以及使用。在生产过程中,价格制定规则并无明显区别,但是在流通过程中会产生后续费用,例如培训、运输、以及售后等,部分个人或团体会在这些环节中牟取暴利,而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检查费、打包费等附加收费。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解决医疗设备定价过高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对整个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大定价监测力度。通过参考过去的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可以选择对医疗设备定价机制进行分层次管理,同时注重短期利益与长期建设,最终实现控制医疗设备市场价格的目标。为了健全价格监测体系,有关部门应该对医疗设备的三大环节进行有效监管,通过互联网建立权威的价格实时监测平台,重点针对市场需求大、价格高的个体。与此同时,相关人员需要时刻观察市场供需情况以及生产成本等因变量,使得定价过程更加公开、透明,还应该对市场行为进行规范化引导。除此之外,政府部门需充分了解生产成本与流通成本之间存在的紧密关系,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医疗设备定价管理方案,肃清市场价格混乱问题[1]。
(二)完善医疗设备价格形成机制
第一,建立并完善医疗设备价格监管目录。众所周知,市场机制可以有效调节价格,使其处于平衡可控状态,使得设备生产厂家在良性竞争中相互促进。因此,为了更好地调节市场价格,监管部门应该将价格差距较大的产品收录进价格备忘录中。根据不同的用途、特点赋予其特定的名称,并划分为各个门类。在进行认定、调整以及公布之前,务必要严格管理特殊价格的医疗设备产品。
第二,完善医疗设备价格管理模式。首先是对出口产品的价格进行备案,并对上级部门定期报送数据。其次是限制市场上流通医疗设备的加价行为,管理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差价率过高的医疗设备,对其展开重点监管调查,并处罚金超出规定范围的厂家。最后,尽量缩短医疗设备的流通环节,代理商越少,价格则压得越低。
第三,制定按病付费的规定。为了促进医院控制费用积极性的提升,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应该设立按病收费的支付标准。与此同时,对公立医院的报销机制进行深化改革,以此有效解决医疗机构过度浪费医用器材的问题,并且高端的进口医疗设备不能用在普通医疗服务项目上。
(三)多部门进行联合价格监管
监管部门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联动有利于完善医疗设备价格监管体系。在建立监测网络过程中,需要卫生、医保、财政以及海关等部门的精诚协作,最终形成强大的合力,使得医疗设备价格监管体系的建立推进得更加顺利。例如,对于采购医疗设备而言,需要完善相关的市场采购机制,可以选择合适的第三方平台进行统一购买。为了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确定好第三方交易价格,在遵守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对医疗设备的价格进行合理调控。通过上述操作,医疗设备的采购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交易双方产生矛盾,压缩了医疗设备的流通成本。
(四)根据市场需求定价
影响医疗设备定价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研发成本较为关键。研发高尖端医疗设备的各项成本难以估计,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消耗需要售卖价格来弥补,这无可厚非。其中,医疗设备的定价还与市场需求有关,市场需求大的产品价格可能较为低廉,而市场需求小的产品价格可能较高。为了更好地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价格,设备生产厂家除了要增强研发能力,还需要与其他厂家进行战略合作,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以此来压缩生产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医疗设备市场监管力度,通过合理的手段来保障生产厂家以及消费者的利益,避免因不正当竞争而导致价格失控。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最大化推动市场公平秩序的建立。政府部门可以为医疗设备行业提供资金或者政策支持,让生产厂家获得更多利润的同时,还能够为消费者省钱,一举两得。医保部门以及公立医疗机构也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妥善优化医疗设备报销环节,以更好的工作态度来服务患者,共促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2]。
结论:综上所述,科学制定医疗设备延期保修以及定价策略至关重要,相关人员需要对整个流程进行全程监管和精细化管理,认真对待客户反馈的使用意见,进行科学、合理的保修服务。在医疗设备定价的过程中,务必要做到“货真价实”,诚信是企业发展的试金石。由此看来,医疗机构需要与患者保持有效沟通,充分考虑其实际需求制定医疗设备延期保修以及定价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才文,谭清元.医疗设备延期保修策略与定价——基于博弈论的最优决策[J].管理科学学报,2022,26(02):15-35.
[2]龚国丽,干峰,曾建,等.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与定价策略的研究[J].现代医院,2022,22(09):1409-1412+1416.